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阿黎,你家的桃花开了吗? (第1/1页)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占德国首都柏林,5月9日0点30分,德国投降,苏联卫国战争全面胜利。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士兵凯旋那天,上官黎挤在人cHa0里,她穿着六年前的旗袍,期待亚历山大能一眼看见自己。可是,当她扫过一排又一排的士兵,却没发现记忆中的少年。 就在这时,一个左臂残缺的士兵走到她身边,问:“你是黎吧?” 上官黎点头,又听见他说:“我是亚历山大的同学,之前我在学校见过你。” 她的心猛地一跳,连忙追问:“亚历山大呢?他现在在哪?” “很抱歉,他留在了柏林。”士兵沉痛地告诉她这个事实,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本残破的笔记,说道:“这是亚历山大的日记,他Si前嘱咐我交给你。” 那一刻,上官黎整个人僵在原地,她感觉全身的血Ye仿佛不再流动,连五脏六腑都挤在了一起,疼得她一时间不知道什么是哭,她只能张开嘴大口大口呼x1着空气,哑声到浑身颤抖。 这四年来的信仰,在那瞬间轰然倒塌。 所有的一切,都停留在亚历山大倒在柏林土地上的那一秒。 她还没见过亚历山大经过战场的磨砺而变得成熟内敛的一面,还没听见他再唤她一声“阿黎”,甚至他们之间还从未认真说过一句“我Ai你”。 英雄追悼会上,上官黎站在亚历山大的墓碑前,看着那个被雕刻在石板上的名字,她只觉得陌生,她认为亚历山大此时应该活生生地站在她身边,明明黎明已经到来,而他却永远回不来了。 nV同学们纷纷上前安慰她,她摇摇头,说不出话,也没有任何表情。 她回到住处后,打开了亚历山大的日记,里面记录了他从高中一直到打战的碎碎念,忽然间,她的手停留在某页,那是1938年9月,所有故事的开端。 ——她原来叫рассвет。 ——我可以喊她“阿黎”了。 ——如果我向她示Ai她会当真吗? ——以后我不会再让阿黎等我了! ——阿黎,谢谢你陪在我的身边。 自1941年7月起,日记断断续续,最后的几页被撕去,仅剩四个字:阿黎,想你。原来在亚历山大闯进她世界的那天,她也同样惊YAn了他的岁月。 回中国后,国内城市开始重建,一切重新步入正轨,祥和一片。 上官黎也在某中学担任了语文老师,只是不苟言笑的她难免被人议论,说她是接受过洋教育的时髦人,看不起小地方的人家。对此,上官黎懒得去争辩什么。 生活就这么日复一日的过去了,一天,上官黎照常给学生上课。 突然,门被撞开,一个男学生站在门口慌张地看着她,视线相交的那刻,记忆如cHa0水般涌起,她仿佛又回到了1938年的那天,亚历山大走错教室,为她捡起地上的笔。 放学后,通讯室的人转交给上官黎一封信,寄件方是苏联国立大学。 她回到家,坐在院子里拆开信件,从中掉落几张纸和一串黑发红绳,她看着上面潦草的字迹,呼x1一滞,手指颤颤巍巍地抚过带有血迹的汉字。 那是日记的最后几页,是亚历山大寄给她的第一封信,也是最后一封。 ——你好吗? ——你吃饭了吗? ——你今天过得好吗? ——阿黎,你家的桃花开了吗? 春风拂过,上官黎的长发纷飞,满院的桃花四起,在空中升起又飘落。 一别经年,她又想起第一次学中文的亚历山大,他像小孩一样说话的声音,他质问她名字为何那么难写的模样,还有他低头呢喃“阿黎”的场景。如果时光可以重来,那次晚会,她一定不会拒绝他,尽管她不会跳舞,可能将亚历山大的皮鞋踩满脚印,她也要紧紧拉住他的手。 她捂住脸,终于失声痛哭起来,眼泪大滴大滴掉在信纸上,晕染开来。 亚历山大字字没提Ai,却字字不离Ai。 她的亚历山大,终是没能回到莫斯科。 她的亚历山大,终是孤独地一人长眠。 ——Icareonlyformylove''''sinfliamedie,butonlydieinlove. ——我只为Ai情而悲伤,只为Ai情来Si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