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后的湿地生态课 I (第1/3页)
暴雨直到下午三点半才断断续续停下。 水珠从营地帐篷顶沿滑落,地面泥泞却清新,草丛被雨水洗得发亮,一层薄雾在湿地边缘轻轻缭绕。 由于涨水导致低洼区域积水、湿地通道部分被淹,下午的实地考察临时取消,改为在营地内举办一次“临时水文科普小课堂”。 ** 徐兮衡换了件灰蓝色的衬衫,他结实的胸膛将衬衣撑得极满,神情恢复了平日那种沉静又专注的状态。 他在营地科研所正厅的简易白板上勾勒出一个湿地剖面图,拿着马克笔开讲: “这场雨在气象记录中属于中型强对流天气,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湿地系统是一次显着的输入事件。” “大家现在看到的沼泽、泥炭地积水增加,是因为湿地具有天然的蓄水与缓释功能。简单来说,湿地就像一块巨大的‘生态海绵’。” 他在图上圈出一块区域,笔锋一顿,“而这块区域的地下水层,是整个北望湿地最关键的联结点——它连接着不同湿地单元,也影响着降水如何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地下水。” “湿地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它‘看起来有水’,而在于它如何把‘水’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徐萱棣早早搬了个小凳子坐在第一排,眼睛亮亮地看着父亲讲课,不时举手补充: “爸爸,我记得你说过,泥炭地的保水性和有机质有关,降水后会先被表层的植被储存,然后慢慢渗进泥炭层,对吧?” 徐兮衡闻言顿了顿,轻轻点头:“对,尤其是像你上次分析的那片沉积区,它有三层分明的泥炭结构,说明……” “停停停——”程也举手,苦笑着打断,“博士您慢点儿说……我听得有点想去重考地理了。” “他已经在我们脑子里拉了一整条河了。”林洛小声对旁边的薛天翼吐槽,“听得我脑子都发泡。” 众人一阵善意的笑声。 见大家都陷入了理解困难,伏苓起身上前,弯着眼睛开口道:“我来帮大家翻译一下‘徐博士语’。” 她拿起一张纸,指着白板上的剖面图:“简单来说——” “刚刚下过雨,水不会直接流走,而是被‘地底下的草垫子’吸住了。它们会像海绵一样慢慢把水存起来,等天干了、阳光出来了,再一点点放出来,让周围的植物和动物都有水喝。” “而所谓‘地下水道’,就像是湿地身体里的血管,帮不同地方传输水分。有的地方会供水,有的地方会‘吃水’,所以湿地内部是会自我调节的。” 她说得形象又生动,嘉宾们顿时恍然大悟。 “伏老师你讲得太清楚了吧!”叶悠然第一个鼓掌。 “所以这波降雨其实是利大于弊?”Annabel宋思索着问。 徐兮衡点头,接过话头:“是的。短时间内湿地承受能力很强,只要后续水位回落,不会造成长期积涝。” “不过如果连续降雨过多,比如超出蓄水极限,还是会对湿地生物造成威胁。” “就像人吃太多也会撑着。”伏苓笑着补充。 “理解了!”白致远点头,“湿地是个能吃又能吐的生态大胃王。” 徐萱棣看着大家反应,嘴角一扬,小声和mama咬耳朵:“我爸是不是讲得有点太严肃了?” 伏苓轻轻笑:“那他得谢你救场,要不是你先举手补充,大家现在应该已经开小差了。” “哼哼。”萱萱得意地点点头。 帐篷外,雨后天光开始渐渐破出一层明亮,阳光在湿气中折射出一层柔和的淡金。众人窝在帐篷里围着白板听讲,热气腾腾的姜茶也端了上来,整片湿地像被洗过一般,宁静又鲜活。 【弹幕狂欢中——】 【徐博士讲课模式一开,整个帐篷都冒出公式味了哈哈哈】 【萱萱是唯一能听懂爸爸原话的天选小孩】 【伏苓一开口全员秒懂,真人·学术翻译机】 【“地底的草垫子”“生态大胃王”我笑死,太有画面感了】 【这一家三口真的配合得太默契了吧,一人讲课一人翻译一人补充,谁懂我已经磕疯】 【全班唯一认真听讲还能举手的女鹅是自家娃,徐博士你太幸福了】 【这才是真正的“父母是老师”系列吧】 饮下一口茶水后,徐兮衡又温声开口道:“我们昨天在红外相机中记录到了六种动物,今天就以它们为例,来谈谈动物与湿地之间的共生关系——也就是,动物为湿地生态做了什么,湿地又如何支撑它们的生存。” 他拿起一支记号笔,指尖轻轻敲了敲板面,语气一如既往的温和而清晰:“先说第一组——龟。” 他在白板上画了一个龟壳的轮廓: “龟类属于湿地中重要的指示性物种,对水体污染极为敏感。它们吃腐殖质和部分水生植物的叶子,也摄食小型水生昆虫,可以清理部分水体碎屑。相应地,湿地为它们提供了——” 他顿了顿,写下几个字:“温度缓冲、水源、泥滩产卵地。” “尤其是泥滩,龟会在其中挖xue产卵,这一点与水位、土壤结构密切相关。” 【弹幕上线】 【龟龟:我不仅可爱,还很环保】 【第一组虽然不懂,但真的捡到宝了】 徐兮衡讲到这里,眼神微微一动,忽然换了个语气,带着一丝轻松地看向大家:“既然讲到了龟,那我来出一个小小的quiz——” 他顿了顿,语气平稳却故意压低一点,“你们觉得,乌龟的壳能不能从它身上拿下来?” 话音刚落,全场顿时一阵窸窸窣窣的笑声和低声讨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