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潮有光_序章|三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序章|三守 (第1/1页)

    白鹭镇临河的屋檐还挂着昨夜的cHa0雾。院口石桌上压着一块旧木板,边上放着粉笔、短木尺、半卷麻绳。祖父把粉笔在桌缘轻敲一下,白粉抖开,像在空气里落了一层极薄的盐霜。

    「养、导、守。」他不看清渊,只把三个字写在木板上。笔划极省,末端收得紧。写完,他把粉笔搁回碟子,端起一盏温过的盐茶,吹一口气,茶面微动。

    清渊握着短木尺,站在桌边,袖口沾了些灰。他十岁,个子还没过祖父肩。他盯着那三个字,像盯着一条看不见的线,心里头生出一种想伸手m0一把的冲动。

    祖父把麻绳的一端绕到桌腿上,打了个活结,结头收得平整。他把绳子往前拉,放到清渊掌心。「先养,」他把另一只手按到清渊手背上,掌心温热,「先把手心的热守住。冷手拉绳,只会抖。」他又把一小包暖沙丢过来,「捧着,三十数。别数快。」

    清渊照做。暖意慢慢往掌根渗,他听见内院井边有水桶碰到井圈的声音,清晨还早,街口的鱼贩没叫卖,只有远处河面的cHa0声,不急不缓地拍着堤。

    「後导。」祖父cH0U回暖沙,指尖在绳上点了三处,用粉笔画了三个淡点。「力不要一口吞,把它分三段送。看我。」他把绳子平放在前臂,腕、肘、肩像一个个小桩位,绳微微沉下,没哪一处突紧。清渊看见那条线在祖父的手臂上走,没有抖,也没有y抗。

    祖父把绳交给清渊:「你来。腕上一寸先接,肘再接一寸,肩最後收。记着,别逞,不抢。」清渊x1口气,按着粉点去拿。第一寸接上时,他下意识想把整段力拽来,绳立刻在腕处跳了一下,结头「唧」地响了一声。

    祖父伸手按住他的腕骨:「不接不拒。」他把短木尺cHa进绳与桌面之间,尺背贴绳,往上一托,绳的角度改了半寸,「分段卸。你看,力在这里换位,不在你腕上炸。」

    清渊咬住嘴唇,照着做。第二次,他把呼气放长,在呼气最稳的一拍上让绳从腕过到肘;第三次,他才让肩收住。绳不叫了,桌腿也没抖。他觉得掌心有一点热还留着,像一粒细烫的小石头。

    祖父点头,从袖口m0出一片更小的木片,边角磨得圆润。「能守,」他把木片递给清渊,「守不只是顶。守是知道哪里是边界,到了就收,不越线。」他把粉笔在木片背面画了半指长的一短线,又在清渊腕内侧轻点同样的线,「今日先守这麽多。多一分,伤一分。」

    清渊「嗯」了一声,用指腹抹了一下腕上的粉线,微微发痒。他把木片攥在手里,觉得重量很轻,但能记住什麽。

    院门外,有脚步在青石上掠过,带着盐味。祖父没抬头,只把粉笔又写回木板:先养、後导、能守。他写字时不出声,粉尘从字的转折处落下来,黏在板纹里,像把某件事钉进去。

    「清渊。」祖父把短木尺横在他掌心,语气平,「学堂讲十境,先从髓。髓不在嘴上,在一息里。」他把骨节敲敲尺背,「一息一证,一步自明。你若走得稳,日後到哪,都有人要你这双手。世界往上越冷,不急的人,走得久。」

    清渊点头,却没说好。他把绳结拆开,照祖父的收法重新打,一拉,结头紧,线路服。他把绳尾塞回卷里,压在木板边,手背一抖,抖下一点粉,就像把一口气抖平。

    祖父把茶盏推过来,茶已不烫。「喝完,去把门口那个破竹箩修一修。午后要送去季氏药舖,别让药材漏。」他说完,从cH0U屉里掏出一方小布囊,拎在手里掂了掂,又放回去,像在算一个不急的帐。

    「祖父,」清渊把茶一口喝了半盏,放下时把盏沿擦了一下,「去观海庭,要多久?」他问话时眼睛没抬,指头在木片背面的短线上m0了两下。

    「等你把三守守出味来。」祖父把粉笔收进木盒,扣好,「观海庭是个讲规矩的地方,规矩b人情重。你先学会在规矩里不丢手,再去看旗。」

    清渊「哦」了一声。他知道祖父说的「旗」,是港口立在风里的那两面旗:h旗半面平日,黑旗一挂,人就得往回撤。他从没见过黑旗升起,只在学堂听先生提过一次,说那是cHa0急、兽动、不得逞力。那时他在後排,用纸角试着画了两道短线,画歪了,擦掉,再画。

    祖父起身,把短尺收入袖口,顺手把桌上的粉痕以手掌抹成一小堆,捻在指肚,再弹到地上。「去吧。」他把麻绳递过来,绳头用白线缠过,不粗不细,「今日只做两件:箩口补牢,绳身上画三个粉点,试三次分段卸。做到,就行;做不完,明日接着。」

    清渊把绳搭在肩上,出院门时回头看了一眼那块木板。三个字还在,粉痕未吹散。他想把它背下来,又觉得不用背,手会记住。他把木片塞进衣襟,声音压得很轻:「先养、後导、能守。」

    街口有挑贩从河边来,竹竿与肩膀磨出一小截亮。他让出半步,手顺势按了按衣襟里的木片,像确认什麽。抬眼时,远处的河雾已薄,水面露出一条明亮的缝。那缝很细,不照人脸,只照出绳与尺的边。

    他走快了两步,又慢回来。祖父在後头咳了一声,短促,乾净。他没回头,只把呼x1放长,让步子在呼气里落地——不抢,不散。

    巷口的墙上钉着一张旧告示,角落卷起来,上面墨sE已淡,只能辨出几个字:学堂、试读、按序。他看了一眼,没停。竹箩在院墙内,箩口有两道裂,得用麻线和细针补上,针要钝一点,走到边就收,不越线。

    回到院里,他把箩翻过来,手背抵着箩肚,用针带线,一孔一孔穿。线在竹篾之间走,时紧时松。他听见自己呼x1,像刚才拉绳时一样,一拍一拍,稳。

    祖父坐在门槛上,手里转着那支短木尺,尺上的刻痕给指腹磨得滑。他看着清渊的手,不说话。日头从墙顶过来,把地上的粉痕晒得淡了些。

    「好了。」清渊把最後一针收住,线头塞回竹缝,试着提箩,箩口不再张。他把箩搁回角落,转身去拿绳。院子不大,步子正好三步到桌前。他把粉笔在绳上点了三点,站定,x1气,呼到最长处,准备把第一段力接上。

    祖父把短木尺放在一旁,没再指点。只把茶盏推近他一些。风吹过来,把木板上的粉末又吹起一层很细的雾。三个字仍在,收笔处不乱。清渊想,等哪一天他去看港上的旗,旗下面的人群挤成一片,声音嘈,他也要把手上的这一段守住。

    他把绳抬起来,第一寸落稳。腕不抖。第二寸,过到肘。第三寸,肩收。绳没叫,桌腿没响。他把呼气收回来,像把一盏小灯掩住,只留着热在掌心里,不让它跑掉。

    祖父「嗯」了一声,起身,把木盒扣上,顺手把那块写字的木板翻过来,背面乾净。他把粉笔塞进盒子,转身进了屋。门缝合上的时候,院里只剩绳、尺、竹箩和一小堆被yAn光晒得看不太见的粉尘。

    清渊把绳卷好,绳尾用白线绕三圈,收得紧。他在木片背面的短线旁又画了一小点,没写字。手指按了一下那一点,心里头像落了一个钉子——不大,但能找到。之後的事,他还不知道;他只知道今日守到这里,就够。明日再多半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