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港的台湾人--原住民同胞 (第1/1页)
到花莲工作,暁红才知道这里住着六种族群的原住民,有阿美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噶玛兰族、布农族及赛德克族。虽然在学校时有读过这几个族群的名称,不过只有阿美族、布农族是她稍为熟悉的。一般印象中以为原住民都是住在山区,但是阿美族不仅是台湾原住民人口最多的族群,主要居住在花东纵谷及东海岸的平原,只有极少数居於山谷中的平地。从地域、习惯和语音的差异阿美族又分成北部阿美寿丰乡、吉安乡、中部阿美瑞穗、奇美、丰滨、大港口、南部阿美台东市、马兰、都兰,传统是采母系制度,子nV从母,夫从妻居,後来受日本父权统治影响,逐渐改为从夫居的汉人婚姻制度。布农族就是典型的高山的民族,分为六大社群卓、郡、丹、卡、峦等社群,居住在南投、花莲、台东、高雄县等山区。南投县是布农人主要原始住地,在十八世纪初有些族人往东移至花莲县的卓溪、万荣的深山地区,到了日治时代被集T迫迁到浅山地区。例如卓溪乡目前的六个村:古风、卓溪、仑山、立山、太平、卓清,大部份都是在日治时代时期集中迁入的。 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噶玛兰族、及赛德克族这四个族群是暁红较不清楚的,她上网google了一下。日治时代将原住民族分成9族:泰雅族、布农族、邹族、赛夏族、排湾族、卑南族和阿美族、雅美族、鲁凯族。二战结束,国民政府到台湾沿用此分类,後来台湾本土意识抬头,原住民争取族群权益,1998年原住民族委员会成立後到2014年已经有16个族被认定。太鲁阁族是在2004年被认定为一个族群,她们的文化习俗与泰雅族相似,都是居住南投高山、狩猎水耕,因两族语言无法G0u通,虽然居住起源地相邻却甚少往来。三、四百年前,人口增加,耕地及猎区不足,有人翻越中央山脉迁移到现在花莲的秀林乡。赛德克族是2008年被认定,她们也是起源南投,日治时代被混为泰雅族人,也是因为人口渐增,猎场不敷使用,Toda都达群的赛德克族人越过能高山,移居到的现在花莲万荣乡立山村山里部落。噶玛兰族是属於平埔族群,2002年被认定,最早主要是居住在兰yAn平原,後来因为汉人争地的b迫而渐渐往南迁移到花莲。撒奇莱雅族是世居花莲奇莱平原的族群,从日治时代就一直被包括在北部阿美族,到2007年终於争取到被认定为一个族群。 花莲有这麽多丰富的原住民族群,暁红都不知道,身为西部人实在是太无知。除了族群文化的认识之外,最让她惊讶的是原住民的历史,例如像赛德克族雾社事件1930年这类原住民抗日事件在花莲太鲁阁族早在1914年就发生过。日本治台近20年还是没办法征服花莲的太鲁阁族人,在1914年6月1日台湾总督府动员军、警部队,加上壮丁、军夫合计2万余人包围太鲁阁族,引爆立雾溪「太鲁阁抗日战争」,至8月13日族人被迫投降,此役太鲁阁族差点被灭族。另外这种对抗殖民者的战争,更早在清朝时代阿美族就曾经发生过,b如「大港口事件」就是。1877年清朝统治台湾时,大港口的阿美族人为了反抗清廷过度繁重的劳役,造成部落JiNg英被屠杀上百人。一直到了2014年花莲县丰滨乡公所经过多年的努力,为了追思纪念大港口事件设置大港口Cepo’事件纪念碑,真实地呈现原住民族史观。另外,还有1878年噶玛兰族和撒奇莱雅族联合一起反抗清军入侵後山的「加礼宛事件」,致使两族群几乎要灭族,幸存的族人皆藏身在阿美族人部落中,无法正大光明生活。 知道这些原住民历史之後,暁红想着,台湾历史观点,从国民政府之後的中国史观,到民主化之後的台湾本土史观,都缺乏原住民观点,期待早日也能有原住民史观。她印象很深刻,曾经听过母亲说小学读书的时候课本有嘉义「为革除原住民出草的习俗而舍生取义」的吴凤故事,後来经过原住民运动,才揭发此事与邹族口传历史完全背道而驰,1989年教育部正式将此故事从教科书删除。生为八年级生的暁红,一出生台湾就是自由民主的国家,在学校求学读到的都是说台湾是多元文化的国家,她并不会歧视原住民或新移民,但是家族里都是闽南人的婚配,所以并没有真正的机缘明了原住民、新移民在文化风俗语言生活习惯都是与闽南人有很大差异的族群。这一次到花莲工作生活,结交到马燿才让她真实的明白同住在台湾这个国家里面的原住民的历史严重地被汉人政府故意忽略;而且从历史来看原民才是正港的台湾人。 从小暁红就被父母教导客家人很节俭,对金钱很咸、很抠,不要嫁、娶客家人;原住民风俗习惯和闽南人差异很大,也不要。读大学时她结交到最好的朋友就是来自苗栗的客家男孩,她才明了父母对客家人的想法是偏见、W名化;现在到花莲工作认识马燿,又明白闽南人对原住民的偏见和W名化。 是甚麽原因对同住一个国家的不同族群的人充满偏见、W名化?除了政治权力上的C控之外,真实生活上代代相传着对异族W名化的偏见观念的无知行为也是帮凶。这是暁红跳脱台北的家来到花莲工作才能产生的新思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