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徒弟挨揍,师父被打手心) (第2/2页)
“因为弟子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未来的某一天,师父再次血淋淋地躺在弟子面前。” “再给你一次机会。”书千鹤警告道,“收手。” 傅连溪抗拒着本能:“请恕弟子不能从命。” 说罢,傅连溪抬起了头,不躲不避地看向了那尊不敢直视的面容。他要克服自己对师父的恐惧。 也是这一次,他才蓦然发现,师父面色苍白,身形单薄,纵使摆出一副冷若冰霜的样子,也没有想象中那般让人不寒而栗。师父确实是今非昔比了。 傅连溪不禁再次悲从中来。 “好。你有种。”书千鹤恨自己信错了人。 傅连溪听出书千鹤语气中的失望,心中难掩失落。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更加坚定了决心。 师父只是对自己暂时有些误解,等到师父发现训诫并不会给他带来灾难,而是会让他变得更好,相信师父一定能够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 傅连溪提上了自己的裤子,然后站了起来。 “师父,反省过后就是请罚。”傅连溪道,“但弟子知道,师父刚刚并没有真的在思过。所以今天由弟子来提醒师父的错处。但是,可一不可再,师父如果下次还要弟子提醒的话,也要拿板子来换。” “一条十下,不局限于屁股。” 书千鹤冷哼一声:“随你。有什么手段你大可以都使出来,本尊如今受制于你,无从反抗。但是,你如果想让本尊陪你玩那些无聊的训诫游戏,本尊劝你歇了这个心思。你做不到。” “师父会改变主意的。” “呵。”书千鹤冷笑一声,没再争辩。 傅连溪深吸一口气,拿起那把被他带来的戒尺。“师父今天有三个错处。” 书千鹤十分平静。 他好似没有听见傅连溪的话,盘腿坐在地板上,处之泰然,一派仙风道骨之相。 “师父重伤初愈,不思休养,劳神炼丹,其错一。” “明知身体有恙,过戌时而不歇,其错二。” “乱发脾气,乱扔丹炉,其错三。” 书千鹤依旧不为所动。 傅连溪继续道:“前两错错在师父不爱惜自身,本应重罚,然念在师父初受训,又折腾了半宿,所以也不必罚太多,小惩大诫即可。每错各罚三十戒尺。” “第三错错在师父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今日砸的是弟子,尚且无事,若是师父砸到的是别人呢?师父炼气一层的修为,又怎么抵挡得住别人的怒火?” “鉴于此,两只手各罚十下手心。”傅连溪询问道,“师父对以上处罚,有无异议?” 书千鹤懒得理他。 受制于人,他无话可说。想让他配合,门都没有。 傅连溪拿出一张定身符:“那么,师父是自己来,还是由弟子辅助?” 1 书千鹤干脆闭上了眼睛。 “十下屁股板。”傅连溪抬起书千鹤的两只手,使其手心向上,再贴上一张定身符,“师父记好了。” 不管傅连溪怎么说,书千鹤都不予理会。 主打的就是一个非暴力不合作。 “师父,弟子开始了。”傅连溪举起戒尺,“啪”的一声挥了下去。掌心瞬间留下一道红印。 书千鹤只觉得突然一下钻心的疼。他下意识地蜷缩起手指,却因为定身符的缘故,不能如愿。失去了缓解疼痛的途经,那痛感显得更加清晰,也更加持久。 没等他缓过来,另一只手也遭遇磨难。 书千鹤紧紧地抿着唇,没让自己露出一丁点丑态。 被徒弟打手心本就是迫不得已,若是因此露出怯意,他还有何颜面立足于这个世上? 傅连溪一边打了一下后,就停了下来。仔细地观察着书千鹤的神色。他知道他师父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在弟子面前露出弱势的一面,所以肯定是咬牙暗抗。 1 这其实不大好。因为看不到师父的真实反应,很容易让傅连溪错判形势,到底是轻了,还是重了?训诫不是发泄,傅连溪从未想过要伤害师父。 值得庆幸的是,傅连溪完全不用担心会误伤师父。 “啪啪。” 傅连溪见书千鹤放松了唇角,便再次挥动戒尺。“弟子用来训诫师父的戒尺并非普通宝器,而是弟子请了第一炼器宗师顾白专门为师父炼制的灵器。” “啪。” “寻常情况下,与其他戒尺无异,但他有一个最为主要的功能,也是弟子必须寻求顾宗师帮忙的原因。即当施加的力度超过受戒之人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之时,就不会在受戒之人身上留下痕迹,仅仅会保留痛感。这就避免了误伤的可能。” “啪。” 书千鹤终于开了口:“蓄谋已久。” 因为疼痛,他的声音显得有点飘,话也尽量简短。 “没错。”傅连溪坦然承认,“早在三千年前,师父不顾弟子劝阻,执意涉险,带伤而归时,弟子就有了训诫师父之心。恰逢当时新获一根万年竹,便请了第一宗师帮忙炼制。” 1 “啪。” “只是炼制灵器非一日之功,戒尺炼制完成时,师父早已伤好许久。面对鼎盛时的师父,弟子完全没有可乘之机,此事便一直搁置。弟子本以为此生都不会有机会使用这把戒尺,谁料天赐良机。” “啪。” “苦心孤诣,伺机而动。是本尊小看你了。”书千鹤终于想清楚自己输在哪里了。 他居然将一个狼子野心之徒放在身边整整三千年。 “啪啪啪。”戒尺继续落下。 “师父昏迷之时,弟子一直在想,天道本可将您直接抹杀于秘境之中,为何要多此一举将您吐出来,给了弟子救治的机会。若非天道怜悯,弟子是救不活师父的。” “啪。” 傅连溪落下最后一道戒尺:“所以,弟子认为,天道留师父性命,却剥夺师父的修为,正是为了给师父一个改过的机会。弟子训诫师父,乃是顺天意而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