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终章 (第1/1页)
等到真的找到了这寺,里边空无一人,院墙已被砸坏,出泉水的地方,本来似乎是一个泉嘴,下边有石台放置容器,如今也不复存在。 来时已经想过,会已经破败了。 之前石麦说,草莽之辈来:“他们就是要摧毁,要毁灭,这寺庙屹立千年,和尚世代受人尊敬,最最要破坏。” 沈月感叹:“千年来的修行人,并不为了名,只是为了口渴的旅人,最终为依旧为名声所累。 “我来前,想这寺庙若是还在,那我就在这里帮人接水,又担心本就不能容纳几个人,我又是nV的,不方便。现在看,虽断壁残垣,正让我能出一点力。” 杨九郎暗想,她这是要常住这里吗? “这里什么都没有,怎么修缮?你住这里,不至于渴Si,那粮食又从何而来?” “不知道,”但沈月这些倒并不担心,“千百年前,什么都没有,前人可以,我亦可以。” 杨九郎觉得她这样的心很令人钦佩,若换一个人他也许会称赞,可这是沈月,他就情不自禁,想劝她放弃。 他又说不出口,怎么去说她的愿望是痴心妄想呢?这世界千千万万的不可能,不可为,不都是被世人眼里的痴人实现吗? 他只得放下心中所担忧的,尽量更坦诚的,顺着她的想法说,“你可以住在石麦那里,隔三差五来看一看;或者用水换一些货物,再到其他城市用货物换食物。” “你说得对,”沈月说,“不过麻烦石麦不好,他喜欢我,如果因为他的喜欢而不断索取,就太对不起他了。” “那喜欢能获得什么呢?”杨九郎问。 “喜欢本身就是一种最珍贵的给予了,虎子说他喜欢我,这本身就是我最大的幸运。”沈月答。 “难怪你对虎子这么好。”杨九郎说。 “还好吧,要是他不喜欢我,我还对他好才对。” “那是圣人,普通人就是Ai其所Ai,恨其所恨。”杨九郎道。 说话间,沈月眼睛一直在看那原先的出水口,它应是缓慢的滴水,这么久却有点Sh润都无。 她左看右看,绕着走了几圈。 “大约这个泉眼已经g枯了,”杨九郎说,他暗暗有点高兴,“你看周围连沙地常见的植物都无,可见底下水并不从这里过。” 沈月却恹恹,坐在原本大殿的一截台阶上,“道德不存,泉水都枯了。” “过去这里方圆百里城邦部落,如今石麦的部落就有水,时过境迁,不一定坏。”杨九郎坐到了她身边安慰。 “是啊。你说话总是好听。”沈月道,“那么,前人有前人的路,今人有今人的路,我的路呢,我还要找我的路。” “泉水不在这里,泉水在和尚心里,和尚走了泉当然不在了。你的泉水在你,你的路永远在你脚下,你当时带我一路回家,走的不正是你的路呢?”杨九郎道。 沈月道:“是啊,他们砸碎这个庙,因为砸碎门窗可以修,抢走粮食可以种,但是玷W人的信仰,踩在脚下,才是最最伤人的……我的泉水在我的心里。” “长路漫漫,”杨九郎想了想,一鼓作气又言,“我心悦你,请……” 沈月没有说话,她并不惊讶,毕竟相处一路。她本来想,凭自己也能走到,但如今站在此处,这么顺利,真的都是倚赖杨九郎。 在杨九郎有些忐忑的等待中,她回道:“我见了你总是很开心,以前想你要是我哥哥就好了,后来又想你要是我爹就好了。” 杨九郎舒一口气,笑:“那不太好,我想娶你回家的。” 沈月又道,“所以有时候想避开你,开心的飘飘然然,总让人不自禁看不清道路,像我们这一路很多都是靠的你;如果和打完骂我的人一路,那自然而然能看到我自己能做的事。 “你看,你不在的时候,我走了不少路,也没问题。” 杨九郎心又提起来一半,他道,“可是人和人在一起不就是如此吗?和我一起走,更轻松有什么不好,两个人一起能做的事情更多,能走的路也更远。” 沈月本来并没有想与人为妻,她自觉自己是不讨喜的,也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不对。 她想,嫁人为妻,便能够哺育子nV,但除此之外,天下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如果老了无人照料怎么办呢?她并不担心:如果我能够对人有所帮助,那活一日便过一天;如果有一天,我已没有力气了,那被豺狼虎豹吃掉,也并没有什么不好。 是以,她又问:“我生X并不招人喜,却得几个友人喜Ai,是我之幸。但是嫁娶是天大的事情,这是远远不够的,b如你父母大约就不会喜欢我。” 杨九郎笑:“怎么会?你甚至没有见过他们。前年送我回家,他们都很感激你,更想有机会好好谢谢你。 “你很好,很多人喜Ai你,不是吗?他们都是很好相处的人,你可以随我回家看看。况且,那时与你朝夕相处的,并不是我父母。” 杨九拿出之前从石麦手中买来的那颗红宝石,献给她:“你就是我最喜Ai的,拥有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心,所以我把我的宝石送给你。” 沈月接过宝石,心中泛起涟漪:今日天气好,这颗红宝石,蓝天的映衬下,它的颜sEb上次更深沉而温和,更耀眼而夺目。 她不禁抱住杨九郎,仰头在他下巴亲了一下,对他说:“现在,这颗红宝石是我的了,我把它送给你。” 杨九郎忍不住大笑,沈月这是答应他了。 他又说:“那这条路我们一起走,找到最庄严的佛像,献给佛。” 沈月点头,“对,那样它的美丽是你的,也是我的,是所有路过的,有缘看到它的人的。” ——尾声—— 沈月随杨九郎离开了。 走前,她让杨九郎在一块y一些的石头上刻,“此处南行五十里有村落”,希望来日到这里的旅人,不会迷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