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后被少侠捡走了_失忆后被少侠捡走了 第6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失忆后被少侠捡走了 第66节 (第2/2页)

家仆手里的灯笼,示意他下去。

    “我有些话同傅公说,你先退开些。”

    这个阵仗,一瞧便不是小事,傅允给了犹豫的家仆一个退下的眼神,严阵以待。

    “我今日瞧见仪君了,和一个江湖剑客在一起。”

    只短促的一句话,傅允面上的淡然立即褪去,眸光凝滞。

    第59章记忆

    秋日的夜晚早没了夏日的和煦,一阵阵风吹过来,叫人冷得直缩脖子。

    两人步履飞快往皇城城门赶去,看模样便是有着十万火急的事。

    刚踏出城门,李承钰便看见冯安和他派出去盯着仪君的仆从在门外一个接一个地转圈圈,一看便知是遇上了塌天大事。

    一看见李承钰出来,冯安连一旁的傅允都没顾上,立即就哭丧着脸扑到跟前道:“世子不好了,仪君小姐出事了!”

    面色才松动些的傅允立即又沉下了脸,李承钰同样脸色不好。

    两匹骏马飞驰在朱雀大街上,马上的两人耳边都回荡着先前冯安急切的话语。

    “午后仪君小姐的车驾出了意外,不仅是车轮被人做了手脚,竟还有人朝路上撒铁钉,拉车的马儿受惊,车子翻了个底朝天,仪君小姐也不省人事了!”

    李承钰心中气愤不已,他只是离开了那么一会,便出现这样的事,早知先将人带回来再找傅公讨说法了。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懊恼也没用,李承钰只想着快些找到仪君,将人带回去好好医治。

    冯安说车身碎裂开后人就被那个少年送到医馆去了,妥帖倒是妥帖,但小小医馆怎能与御医相比?

    显然,傅允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让仆从拿着他的鱼符去务本坊悄悄请上官家的大夫了。

    这样也不必惊动宫中,医术也能得到保证了。

    眼下是要去将人带回来,听说人就已经从医馆出来了,还昏睡着,被带到了一个叫做长福的小客栈里,二人打听好了方位,策马而去。

    夜风呼啸而过,吹得李承钰的颈侧发冷,但他压根注意不到,耳畔还回想着方才一番拉扯过后,傅公娓娓道来的话。

    长叹声中透着疲惫与释怀。

    “是某钻牛角尖了,告诉世子也无妨,都随世子裁夺,只愿世子听完后能全一全小女的颜面,莫要四散就好。”

    “仪君每次上路,每隔时日便会寄回一封信,既是为了将沿途的琐事说与某听,也是为了报平安。”

    “后来第二封信没有按时到达,某也以为是路上有什么事耽搁了,毕竟这事以前也不是没有,但后来,一连七八日都没有等来信件,我有种不好的预感。”

    说到这,清瘦的男人话语声有些低迷,让听着话的李承钰有些心惊rou跳。

    “然后呢?”

    李承钰当时问得急切,心里阵阵打鼓。

    “估摸着那时仪君应该到了江州地界,毕竟年年都是这个路线,某遣人追了上去,最后在江州的一处野山上发现了些端倪。”

    “那里还留着碎得七零八落的马车残片,周遭的乱石上隐隐有干涸的血迹,悬崖边上甚至还挂着香云纱的碎片,那是仪君平日最爱穿的衣料了。”

    “但那里一具尸身都没有,想来都是被丢在了悬崖下那条湍急的河流中,被冲走了。”

    “我不信我的女儿就那么死了,我一直怀抱希望在寻觅,可到如今还是一无所获。”

    李承钰犹记得傅公说最后一句话时的痛心疾首,如风中残叶。

    “傅公勿忧,现在仪君还活着,一切都好。”

    只这一句,如春风化雨,扫去了秋日的萧瑟。

    ……

    云桑这一次的梦境尤为冗长,但清晰而明确,再没有什么含糊遮掩了。

    她是个生在长安,长在长安的姑娘。

    娘亲在生她时血崩而亡,她被爹爹抚养长大,呵护备至。

    她有一个meimei,是二叔家的,与她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不错。

    五岁时,她被选为熙宁公主伴读,进宫与诸多皇亲国戚一起读书,举目四望皆是皇子龙孙,抬头低头尽是勋贵子弟。

    那时爹爹不放心自己,每每上下学都要接送自己,尽管政务再多。

    爹爹虽不是个奢靡享乐的官员,但给她的都是最好的,吃穿所用皆是最好,从不会因为自己习性简朴便让她落在长安其他官家千金后面。

    长安贵女皆要学习琴棋书画,插花、焚香、点茶这等上流风雅之事,爹爹也没有要求过,只在读书上会时不时教导,因为爹爹说读书不是男子独有的,只是眼下的世道女子读了书也没法像男子一样考取功名,为官治世,但书可明理明智,使人明彻通达。

    纵然爹爹由着她性子,她也不会因为自己让爹爹丢了颜面。

    身处这样的圈子,时常避免不了这些风雅技艺,若什么都不会,只当个躺平的咸鱼,是会让爹爹被人说嘴,笑话爹爹养出了一个小草包的。

    爹爹何其出众的才子,为官上又是赞誉无数,她怎么能扯爹爹的后腿呢。

    因而,除了读书上用心外,她在其他方面也没少下功夫,都做得不错。

    时长安人喜奏琵琶,她却兴致缺缺,由着喜好选了月琴,倒也学得有模有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