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远洋船  (第1/2页)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来还在担忧,到底从哪里购买船只,没想到正主就在眼前。    大洋船业的李海洋李老板看着年纪轻轻的孙杰,笑呵呵的伸出手。    “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孙老板年纪轻轻,就有这番成就,实在让我们这些人汗颜!”    生意人就是这样,并没有因为孙杰年轻,从而对其看轻。    相反,能被张墨谦看重的人,怎麽会是简单绝sE?    说不定以後还会有业务上的往来,打好关系,结识一个未来的客户总归是好的。    “李老板,这话说的,倒是让我难为情!”    孙杰哈哈笑着,和李海洋握了手。    在张墨谦的相互介绍下,两人也算是认识了。    李海洋很早之前就认识张墨谦了,隔三差五就会过来一趟。    尽管这里地处内地,但飞过来也要不了多少时间。    “进去说吧,有什麽事情,进去说吧!”    张墨谦笑着说道。    孙杰自然不会拒绝,和他们寒暄了几句後,走了进去。    这个小楼的顶楼有一个很大的办公室,这是张墨谦平时办公和会见那些富豪的地方。    生意做的这麽大,会见富豪的地方怎麽能寒酸呢?    更何况,还要从富豪的手中掏钱。    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张贺郎连忙为众人斟茶倒水。    论起来,张贺郎的年龄也不小了,可现在,却没有什麽“地位”。    几人喝着张贺郎煮的茶,闲聊着话。    李海洋有些热情,不断和孙杰搭话。    情商很高,不管孙杰说什麽,都能搭上。时不时还会对某些事情,发表独特的见解。    也是,一阶老板,要是连这点本事都没有,怎麽能混到这种地步?    他的眼睛狠毒辣。    孙杰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能力如此实力,他现在还年轻,给他充足的时间,谁也不知道会发展成什麽样。    多个朋友多条路,生意人便是如此。    “李老板今年也就四十来岁,他可是沿海那边的风云人物。    出身不高,学历也很低,y是靠着自己的双手,在沿海闯荡出名头了。    大洋船业,是个上市企业,别看李老板穿的朴素,他可是一个真神啊!”    张墨谦端着茶杯,将李海洋的身份浅显易懂的讲了一遍。    李海洋连连摆手,一脸随和的说道:“张老,和孙先生相b,我这算不了什麽。当年是没法子,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要是不出去闯荡,恐怕就要饿Si了!”    话虽这样说,可脸上满是自信。    起於青萍之末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信。    “李老板可不要这样说,仅凭一人,缔造出一个上市企业,这远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尽管我不太清楚李老板的企业,但这份气度,便是不凡!”    孙杰说道。    “对了,不知道李老板的造船厂,主要建造什麽船只?!”孙杰忽然问道。    见孙杰问道自己的主营业务,李海洋来了兴趣,化作王婆,喋喋不休的自夸:    “主要建造渔船,基本上以近海渔船为主。    远洋渔船造的不多,只是零星的建造几艘。    同时承接船只维修,游轮、远洋货轮维修等业务。    游轮和远洋货轮这种东西,技术含量很高,目前,世界上仅有几家造船厂能够制造。    我这小厂子,也仅仅只是负责维修,而且还只是负责维修一些表层问题,至於核心部分,目前还没有那个能耐。”    说的也是,游轮和远洋货轮可不是普通人玩得转的东西。    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还需要海量的技术支持,一个民企,还没那麽大的能耐。    “远洋渔船如今是个什麽章程?!”孙杰问道。    李海洋喝了一口茶水,说道:“我那厂子所能造的远洋渔船,全长基本上在六十米到七十米之间徘徊,更大的也能造,但价格和成本会高上很多,不太划算。    至於百米以上的,就没那个能力了,只有头部的那些船厂以及国外的船厂才可以。    说来惭愧,北欧的某些国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制造出八千吨级的远洋捕捞船。一艘先进的极地磷虾捕捞船,价格就超过了两亿美金,还不打折。”    两亿美金,这让孙杰x1了一口冷气。    换算下来,得十五六亿的本币了。    这价格,贵的太离谱了。    而且,八千吨的远洋渔船对於孙杰来说也没有必要。    即便孙杰买下这种远洋渔船,即便弄到明末,恐怕也没几个人会开。    那麽多的文盲,在不经过培训的情况下,想要把这种规模的远洋渔船开走,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更何况,明末时期的西方,大部分风帆战列舰排水量也才一千吨左右。    以英国战功赫赫、最着名的胜利号一级风帆战列舰为例,排水量也才三千五百吨。    这八千吨,猛是猛,可没有什麽必要。    毕竟,这麽一个大家伙,後续的保养,燃料等等都是很大的问题,没有配套的相应人才,压根养不起这种怪物。    孙杰稍微想了想,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还是猛啊,要是真能弄到这麽一艘船只,在明末那个时代,可以直接称王称霸了。    什麽风帆战列舰,全都是弟弟。    “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家,他们造的捕鲸船也有几千吨级的。咱们在民船这一方面,还是b不上人家。”李海洋详细的介绍道。    孙杰再次问道:“也就是说,如今最拿手的就是六十到七十米之间的船只?!”    “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去年,我司下水了一艘六十五米级的远洋鱿钓船,排水量将近一千五百吨。    这种规模的远洋渔船,在国外也仅仅只是入门级。就这,在我们当地,还是最大的。    这种船只,我司不怎麽建造,需求量很小,加上工期长,所以基本上以近海渔船为主!”    李海洋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尽管不知道孙杰为什麽会突然问这些东西,但还是一五一十的解释了一遍。    “要是把和钓鱼等有关的东西全拆除了,只留下甲板以及必要的动力设施和一定的仓储设施,大概需要多久?”    孙杰心动不已。    六十五米长,一千五百吨的排水量,很难不让人心动啊。    “那就快了,工期b之前要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