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有皮肤症的陨石边牧般的男人(剧情啵) (第1/2页)
“不好意思各位,我的御草术刚刚习得不久,习艺不精,让你们受苦了,请大家见谅。”笑完了,黄锦夺连忙90度大鞠躬。 作为体贴入微,有担当的好主人,当然要给力竭声哑,回到本体修养的小花奴背好这口大锅。 夭晶本体化成了一个兰花发簪,温笙以前也喜欢这样,不知道为啥他们都对当发簪情有独钟。 倪焕之从来没有听说过“御草术”,但是他站起身,从石头上俯视这些植物,周边一大圈遮天蔽日的草全部“缩手缩脚”,整齐划一,毕恭毕敬地把自己卷成一团,让视线都变得宽阔了很多。他暗自思忖,这个术法怕是不简单。 “通过草,我能感应到现在秘境的草堆里面还有666个人,如果在树上或者在河里等其他位置,我就没办法感应了。” “陈jiejie你太厉害了吧!那咱们是不是可以把所有人直接一网打尽。”童尧爽朗一笑,做了一个收网的手势。 闵骞:“逐个击破。”这种被草包裹,莫名其妙被淘汰的感觉太糟糕了,他感觉是对对手多年努力的不尊重。 黄锦夺也觉得直接把人全阴了太不地道了,用草淘汰大批量选手确实速度快效率高,但是这样太不坑人了,而且没办法提升自己的作战能力。 修仙界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试炼环节,就是为了让好苗子和同时代的天骄们切磋互助,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实战里,增强自己的实力和眼界。 更别说,以后修炼还会碰到熟人,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就像是一场考试,它的目的是检测你的学习成果,你直接把试卷撕了,那也确实不用做了,但是考试的意义就没有了。 哪怕妖族强悍,魔族凶狠,鬼族阴险,怪物肆虐,灵族结仇,尸族诡异,冥族神秘,凶兽复苏……人族的本体比起他们来无比脆弱,但是人类却生生不息,占据了众多资源。正是因为人类重感情,善合作,有大义。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草木有了情,也越来越像人。 灵植妖兽一类,一旦有了感情,再加上一些运气,就能化形成人。 在神秘的大千世界中,为何他们纷纷选择化作人形?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奥秘与深意? 就如同《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蛇与青蛇、《封神演义》中的妲己与琵琶精,乃至《西游记》中的白骨精,他们为何要舍弃原本的兽身,化作人形? 有人或许会以“欲食人rou,更近人类”为理由,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其中的答案,倘若你对道教稍有涉猎,定会从中发现一番深远意味。 尽管妖怪化为人形,使其更易接近人类,但这并非妖精化为人形最重要之因。妖精选择化作人形,其本质乃是为了更有效地修炼。 有人曾慨叹成仙之难,人类如何能望其项背?然而在成功飞升的所有种族里,绝大多数都是人类修成正果。“难于上青天”不过是人们在道德失守之时,为自己找寻的借口罢了。 道教经典《黄帝内经》曾经阐述过人和天地的关系: ,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 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 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 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rou。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而那些妖精,若想修成仙体,需耗费成千上万年的时间。倘若修行之路偏颇,为恶一方,则此生再无成仙之望。如此看来,我们人类的身体,无疑是修炼的最佳载体。周武王曾言“人为万物之灵”,意指人作为动物的一种,若能恪守道德,明理修行,便能肩负起天地间改造世界的重任。 这便是植物动物修成后化作人形的真正原因,它并非出于对人类的贪恋,亦非为了满足食人欲望,而是为了更好地修行,为了追求那遥不可及的仙道。我们身为万物之灵,应觉悟此理,拉大我们与动物的距离,因为《易经》明示我们:人在天地之间,乃是一种能够帮助天地改造世界的独特动物,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在这神秘的世界里,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道教讲究的“天人合一”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人与自然,就如同一条纽带,将我们紧密相连。人,作为与自然最贴近的生物,当“天人感应”这一美妙境界达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便成为可能。 人的身体状态,是最符合天地自然的状态,也是我们与天地自然加强联系的最佳途径。而妖怪想要成精,灵智一关往往成为巨大的阻碍,这使得大部分动物的成精之路变得困难重重。即便妖怪开启了灵智,但他们的身体往往难以与天地产生联系。因此,当妖怪修炼到一定的阶段,他们会模仿人类,最终脱离自己的躯体,化做人身。 对于那些鄙视道士修仙的人,他们或许认为自己受过科学文化教育,无法理解那些鬼神论的观点。然而,连科学家都承认,科学解释的范围是有限的,很多事情是科学无法解释和证明的。人类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有限的,有些事物我们无法触及,比如光和空气。这并不能证明他们不存在。 其实我们就是在怀疑与相信之间游走,一面认为自己受过教育,不应迷信这些观点;一面却在生活中对各种道观、风水、算命、择日子、看名字深信不疑。这并非我们对某些事物的迷信,而是我们愿意相信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相信存在我们无法触及的世界,未尝不是一种智慧。 当我们真正领悟其中的真谛后,会明白我们的信仰并非某个宗教、神仙或个人,而是信仰“道”,信仰天地间的自然法则;信仰“敬天法祖”,尊重自然、效法祖先;信仰“中华千年文化”,它包含了我们的智慧、传统和信仰。这样的信仰,使我们有了约束,不会迷茫,也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 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一不小心大道理讲多了,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沈屹那里。 云乾宗,恰逢元宵佳节之夜。 逍遥峰上的膳房里的杂役弟子们忙碌着用灵糯米碾磨成灵糯米粉,其他弟子再填入各种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