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师门偶遇 (第2/2页)
见谅!” “哪儿的话,曹公子不用这麽客气!”邓绥赶快含笑回道:“这年头,还有足够的盐可用来腌青梅,已经很不错了。” “说得也是!”曹成随之感叹道:“最近京城发生饥荒,很多百姓饿Si了!” “府上还好吧?”邓绥关切问道:“我特地带了几包麦子来送给恩师,还放在车上,待会我叫人去拿。只不知道够不够?” “寒舍的粮食倒还够吃。不如刘夫人把那几包麦子带回去,自家享用吧!”曹成诚恳推辞道,又直爽解释道:“鄙人并不是客套,而是因为自己开辟了一片菜圃,引用深井活水,种植了葱、姜、蒜、芋头、豌豆、胡瓜,还有白菜,也饲养了几只J,所以,尽管外面买不到粮食,寒舍倒还能自给自足,甚至拿了一些出去救济饥民。” “那真是太好了!”邓绥由衷赞道,接着忍不住转眼观望周遭,好奇问道:“曹公子的菜圃在哪儿呢?” “在那边,隔墙的另一边。”曹成伸手指向一面嵌有木门的墙壁,颇显兴奋答道:“两年前,鄙人雇用工人筑墙,把这後花园隔出了一部份,作为菜圃。原先这後花园是很大的,现在看来相当小,就是有一半改成了菜圃的缘故。刘夫人若有兴趣,不妨过去看看鄙人的菜圃!” 邓绥听得甚感兴味,正要开口说好,却听见了班昭急促的喊声:“子榖,你在胡说些什麽呀?你的菜圃满地都是烂泥,怎能请太后到菜圃去呢?” 曹成听得一惊,猛然站起身来,茫然转向母亲,怔忡问道:“太后?娘是说———?” “娘说你有眼不识泰山!”班昭没好气啐道。 “这不能怪曹公子!”邓绥赶紧打圆场:“是朕没有公开皇家身份,只说夫家姓刘。” “那也是子榖脑子太不会转弯了!”班昭摇头叹道:“太后气度非凡,绝非一般公侯夫人可b,他怎会看不出来?看得出来,却不去动脑筋想想!这孩子呀,从小就是愣头愣脑,民妇真拿他没办法!” 班昭悠悠叹出了一口气,就盯向曹成,催促道:“你还不快过来,跟娘一起拜见太后?” “不用拜见了,免礼!”邓绥不等曹成遵照母亲指示,迅速出言阻止道:“朕说过多少次了?若论师生之谊,朕该向恩师行礼才对。要是恩师受不起太后降尊纡贵,那最好两免。” “太后如此抬举,民妇真是感激不尽!”班昭立刻答谢。 “别客气了,坐吧!”邓绥怡然微笑道:“依朕看,曹公子可一点也不像曹大家说的愣头愣脑,倒是特别有先见之明,才把後花园隔出了一半去种豆种菜。” “那倒算是他碰对了!”班昭稍显无奈,轻叹道:“问题是,他一个读书人,十五岁那年虽有幸进入太学,毕业以後也透过举孝廉,得到了先帝赏识,偏偏他太任X,受到别的官员排挤,就赌气辞了职,然後一直待在家中,天天亲自整理他的菜圃,岂不是白念了那麽多书?” “读书倒也不一定是为了要做官。”邓绥浅笑着回道。 “多谢太后金口!”曹成趁机侃侃而谈:“太后此言,正好说中了草民的心声。草民私以为,做官并非兼善天下的唯一途径。例如,草民所种的芋头,就在最近几个月救助了不少饥民。草民甯愿远离官场的明争暗斗。草民一直很向往古诗《击壤歌》的境界。” “嗯!”邓绥点头应了一声,就顺口背诵出了《击壤歌》的诗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 “啊!太后的记X真好!”曹成脱口赞道。 “子榖!”班昭迅即蹙眉警告道:“你太放肆了!太后哪轮得到你来称赞?” “是!母亲大人教训得极是!”曹成不得不承认母亲说得有理,连忙向邓太后道歉:“草民一时失言,若有冒犯,敬请太后恕罪!” “你们母子俩都太紧张了!不必这般诚惶诚恐呀!”邓绥摇头笑道:“朕今天微服出巡,就是想要轻松一下。你们真的无须太拘束,不如放宽心,陪朕闲话家常吧!” “多谢太后不弃!”班昭听出了邓绥有意休闲,就在谢恩之余,殷切提议道:“既然太后今天难得有空,是否愿意留在寒舍用晚膳呢?如果太后想在天黑之前回g0ng,寒舍可以提前备好膳食。只要太后不嫌弃,民妇很想请太后尝尝小犬亲手栽种的蔬菜。” “好啊!”邓绥觉得此言正合己意,当下一口答应。 於是,班昭暂时告退,去厨房吩咐厨子要提早在酉初下午五点之前做好晚餐,并且要为太后加菜。 在饥荒尚未完全结束的非常时期,曹府也像一般京城百姓一样买不到r0U类,只能从自家饲养的J群之中挑出一只小J来烤,另外拿几颗母J刚下的蛋来蒸。所幸,曹府厨子做出来的烧烤小J和葱白蒸蛋都很香,也颇合邓绥的口味。 同时,邓绥更喜欢这一餐作为主食的芋头麦粥,以及酱醋凉拌的当季新鲜豌豆。本来,班昭与曹成母子为了节省食物,都连豌豆荚一起吃下去,但为了款待太后,特地交代厨子剥掉了豌豆荚。一颗颗绿油油的新熟豌豆极其鲜nEnG可口! 邓绥与班昭、曹成母子俩边吃边聊,深感愉悦。从此,邓绥越来越经常利用休沐日私下出g0ng,前往曹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