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部临安(10) (第1/3页)
走出驿馆大门,此时已是子夜,街道两边门窗紧闭,根本没有行人,晏少卿记得往左直行便可到禁g0ng,便一路急行,不多时已来到皇g0ng高墙之外。 虽然大宋至靖康之难後便偏安长江以南,却仍然把故都汴梁称为京都,改称杭州为临安,意即临时安顿之所,行在之地,所以没有按照汴梁禁g0ng标准修建紫禁城,仅以行g0ng标准修建了皇g0ng,是以g0ng墙并不算高,防卫也不算严密,晏少卿来到墙下,看四下无人,便连抓带跃,狸猫一般越过g0ng墙,悄悄跳到墙内,见墙内正好是一花园,便沿着小径躬身前行,一路亭台楼阁,曲径通幽,一连躲过几队巡逻禁军,仍然一路有惊无险。 晏少卿知道安国公主所居寝g0ng在皇g0ng内苑,便连蒙带猜往深g0ng内而去,不多时潜到一大殿之外,见房内烛影灼灼,便凑上前去,从窗户纸上戳破一个小洞,往里望去。 只见一身着h袍,一脸威严的五十余岁男子正襟危坐大殿中间,身前侧立一个瘦瘦的锦服宦官,面前恭恭敬敬的站着两个身着朝服的人,一胖一瘦,大约都是五十岁左右。 h袍男子正好问道:「杨大人,你掌管兵部,一切护驾警卫事宜可有办妥?」 只见那胖者道:「皇上,明日那玲珑公主前来觐见,安全方面微臣已经布置妥当,保证铁桶一般,滴水不漏,此外,礼部尚书翁书杰翁大人刚才也已确认,接待方面也按照皇上吩咐准备周全,决不会有损大宋威仪,请皇上放心。」 晏少卿见那h袍男子居然是当朝高宗皇帝赵构,而回话的胖者是兵部尚书杨守业,不由好奇心起,便竪耳倾听他们在谈论何事。 只见赵构缓缓点头,手指微抬,指向瘦者,宦官模样的人心领神会,道:「那玲珑公主此次前来,贾相,你乃当朝宰相,责任重大,你有何看法,可向皇上禀奏。」 「他就是权倾天下的当朝宰相贾似道。」晏少卿心念急转,不由仔细看了一看,贾似道年约五十,一脸消瘦,花白胡须,除了那深沈似海的眼睛,也与一般老者毫无区别,完全看不出他就是那十年前才考中状元,之後平步青云直升宰相之位的大红人。 贾似道躬身道:「老臣以为,自一年前姑S国的巨船突然出现以来,那玲珑公主三番四次要求觐见皇上,臣等一直以为其居心叵测,为安全着想,便屡次加以拒绝。此次皇上为何突然允许她来觐见?」 赵构微微点头,「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消息来看,这姑S国造船,冶炼,兵工等极为先进,我朝目前强敌压境,若不出奇招,恐难退敌。而这姑S国的巨船利器正好可大增我军实力,於我们抗击蒙古有益,因此,明日那玲珑公主前来朝见之际,二位Ai卿可有妙计取得姑S国造船,冶炼,兵工等机密,以为我大宋所用?」 贾似道道:「老臣以为,之前姑S国来使要求觐见之时,我们已经提出要求借鉴学习造船等事宜,但是已经屡次被拒绝。所以此次玲珑公主前来,仍然不会轻易交出这些机密,此事宜从长计议,不能仓促行事,明日早朝之时,皇上可对玲珑公主略施压力,看看她的虚实如何,再做打算。」 赵构点点头,转向杨守业:「杨大人,你意下如何?」 杨守业躬身回复:「微臣以为,明日若那玲珑公主不肯交出这些机密,我们大可就地拿下她们一乾人等作为人质,到时候不怕她们不交出来。」 那宦官摇头道:「杨大人,此事不可。那玲珑公主以姑S国之君身份来觐见皇上,若皇上将其拿下,师出无名,恐招天下人非议。」 杨守业不以为然道:「无妨,到时候我们随便找个把柄,定她个欺君谋逆之罪即可,足可堵天下人之口。至於那姑S国,又是远在海外,我们拿住这玲珑公主,可以挟公主以令姑S,到时候连同巨船一同没收,谅他们也弄不出什麽风波,姚总管根本无需多虑。」 赵构点头道:「此言甚合朕的心意。姚郧,你身为大内总管,明日要眼观六路,多多观察玲珑公主虚实,配合贾丞相和杨大人,务必让那玲珑公主交出机密。」 三人齐身躬身应是。 赵构突然想到了什麽,问道:「杨大人,那襄yAn之事处理的如何了?」 杨守业赶紧从袖里取出一道奏折,递予赵构,恭声道:「臣谨遵圣谕,已加紧在太湖训练水师,臣也一直督师监察,今日才提前回京。还有,今日有一襄yAn部将从前线来临安请求援兵,此人系襄yAn禁军都虞侯晏少卿。微臣以为,由於襄yAn战事吃紧,将帅不可一日或缺,臣已让兵部员外郎张一州前去传令他即刻返回,所奏援兵之事,微臣已处理妥当,陛下一览奏章即可明了。」 赵构看也不看奏章,直接放在桌上,道:「杨大人处理之事,必然合朕心意,你办事,朕放心,不必看了。襄yAn之围已经数年,应该还可抵挡一段时间,援军之事,需从长计议,切不可贸然出击,激怒蒙古人越江南下,坏了整个大局。还有,明日那玲珑公主将至,切不可出任何乱子,坏了朕的大事。」 杨守业点头道:「陛下放心,张一州已传严令,命他即刻离京,明早微臣再派人前往督察,确保万无一失。」 晏少卿听到此时,禁不住怒火攻心,想起襄yAn数万军民浴血苦战,严防Si守,如今即将弹尽粮绝,无不翘首以盼朝廷援军,这皇上竟然如此漠然以对,拒派援军,不由心寒至极,当下竭力忍住,继续窥听。 赵构微微点头,挥手道:「好,此事就此作罢。」稍微停顿一下,继续道:「二位Ai卿可还有事禀奏?」」 贾似道略一犹豫,「皇上,臣还有一事,思忖再三,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最近边关军情紧急,大军枕戈待旦,兵马粮草开销巨大,加之巴蜀地震,赣江洪水泛lAn,灾区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据当地官府上报,由於朝廷赈灾迟缓,当地出现粮荒,灾民没有饭吃,已经出现较大面积饿Si人的现象,」 贾似道话还没有说完,赵构已经一脸疑惑地问道:「粮荒?就是没有饭吃,为什麽会饿Si?这些灾民没有饭吃,难道不知道吃鱼吃r0U吗?」 姚郧在身後赶紧连声赞成,「这些灾民,无论遇到点什麽大小事情,只知道吃国家的,拿国家的,从来都不首先想到靠自己,小灾小发,大灾大发,据说个个都像盼过节一样盼着遭灾呢。要是国家少给点,这些人就嚷嚷着活不下去了,饿Si人了,叫得震天响,分明就是要挟朝廷,要挟国家,皇上完全不用搭理他们的。」 赵构点了点头,「这些所谓灾民,其实全是些刁民,在他们信口开河向国家要这要那之前,也不想想他们自己给国家做过什麽,就知道靠朝廷救济,给他们吃简直浪费粮食,再说了,Si几个人没什麽大不了的,大宋人多的是,哪天不Si人啊?」 贾似道继续道:「臣也是如此想的。只是最近朝廷开销巨大,按例到国库核查,结果发现国库已经空虚,臣估计,如果不算税赋入库,库存银两最多维持到下月月底,因此特将此情况奏禀皇上。」 「下月月底。」赵构眉头皱了皱,略一思忖,道:「如此,只有开源节流来充实国库了,你们说说,可有什麽妥当的法子?」 贾似道叹气道:「节流恐怕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