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秘密花园 (2) (第2/2页)
看着是说她近水楼台先得月,实则拿人手短,想尽点绵力抱抱恩情。 施比受有福,但凡有志气,谁愿意永远成为那个佯装笑脸、屈膝领赏的人? 别的好说,偏偏是对自己老公的事情,姐夫向来冷漠。可即便是冷漠,偶有违章闯红灯什么的,姐夫黑着脸不也还是帮了,尽管每次都说下不为例。 花寂mama哪里气得过,不免尖酸刻薄,讥讽道:“你不是一直说我姐夫官腔十足么?你不是瞧不过眼吗?那你找我娘家人做什么?我没脸去找。你去找你家的人,平时用车他们最积极,你去告诉他们没车了,用不了了。” 这事连花寂都知道,当年家里为了筹钱买这货车,求爹爹告奶奶,mama陪着找了好多人借钱。mama娘家的姐妹,纵有为难,好歹姐妹一场,五千八千,尽力相助。而且这钱,虽然是以借的名义,但姐妹之间大多做好了可能还不起的准备,毕竟能不能赚回本钱谁也不知,万一赚不回,总不至于再逼死对方。 可那边的亲戚呢?百般拖延,似是而非,是因为他们日子拮据吗?当然不,都是在体制单位的家庭,背靠大树好乘凉。可他们认为“救急不救穷”,此乃天经地义。万一人心贪婪,借了一次就有两次;倘若血本无归这也要不回来,就算捏着欠条又有何用? 最后拼拼凑凑,好不容易才拿出了花寂mama这边娘家不到一半的数目。 也是这个原因,花寂爸爸买辆小货车绰绰有余,但想搞个类似大货车,或者林舒语家那种长途火车就差得太远。受限于货车的载重数量和空间大小,自己家的货车在市场上就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很难遇到正好一小车能装完的货。毕竟谁愿意找俩小车拉两次呢?还不如整个大车一次性出动。 此后开车经营,存钱还债,日子过的十分紧巴。 而花寂mama最怨念的地方还在于就因为到底还是出了一笔钱,他们亲戚俨然把这车当成私用。但凡有个家庭搬运,或者接送的事情,也不嫌外形只是个货车,好像只要是四个轮子就行,总会喊他爸爸开车去帮,假装要给钱,花寂爸爸脸皮太薄,只一推脱他们就真的不给了。 花寂平日里总听见爸妈吵架,吵来吵去为个啥?不就如此吗,花寂爸爸顽固守旧,不改作派,甚至觉得自己家亲戚能用上自己,起码说明自己还有点价值,可是这究竟是怎样程度的自我看低? 花寂mama只是嘴上厉害,谁靠得住,谁靠不住,一目了然。如今这棘手的事情到头来还是要厚着脸皮去求花寂的姨父。 姨父十分光火,在政途上,他很爱惜自己的羽毛,做得多管得宽了手伸太长是一定会欠下人情落下把柄的,更不情愿屡次三番为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不适合开车就不要开,钱没赚到,尽是祸端。”这都多少次了。 就算不开,也不能不取回来了,好歹卖掉也是钱是不是。姨娘哪怕再认同观点也不能表达出来,只得顺着他的话去讲。 花寂不知道姨父在动用资源的时候是故意拖延时间以惩戒爸爸,还是这事原本就非常棘手,所以处理得不怎么顺畅,反正好几天,也没说具体罚款,也没解禁小车。 这段时间的花寂,最安全的存在就是不声不响藏在角落里不要当眼中钉。 她看着mama的背影忙忙碌碌,兜兜转转,时而心不在焉,时而唉声叹气,她想,mama的心底应该也很苦吧。 她多想穿过mama的身体,去那个秘密花园瞧一瞧。如果她可以,她多想把花园里一地萧条的枯叶扫一扫,浇浇水拔拔草。 和舒语的心情截然不同,她心疼她的mama,她见过藏钱的那个带锁抽屉里,一本mama年轻时候的相册:一树桃花开,人在丛中笑,自是比花娇。她读过mama珍藏的日记本,里面抄着青春飞扬的小诗。猛地一看,很难把现在mama与爸爸抬杠时候的模样联系在一起,怨怼之下多是刁钻。可她相信,曾经的mama也是文艺青年,追寻过清风明月,赏着草长莺飞享过诗酒年华。 她的心里还有个秘密,那应该也是mama的小秘密。 在他们买菜的菜市场,有个常年卖豆腐的档口。每次去那,卖豆腐的叔叔都会笑容可掬得给mama多添几块,而且每次都是温温柔柔的那句话,“给你,自然要多。”mama曾寥寥几语带过几笔,左右是青春时分里落花无情流水有意的情节。后来mama也偶尔感叹,谁让自己以前嫌弃人家不过是卖豆腐的。 小学时候每每开家长会,家长在教室里比谁成绩好,小同学们则自外面议论谁的mama最好看,教室里外,花寂和mama都是人物。 可是现在呢?再也没有新的照片留念,也好,免得记录这一身疲倦。 花寂恨过,恨爸爸无能给不了一片安宁的天空。她很不懂事得问,“mama,你想过和爸爸离婚吗?” “说什么傻话。” 听那语气分明是从没想过,可她还是好想鼓励mama像别人一样勇敢得跳出去,不要被生活拖累,去追寻自我,她可以支持mama一切的选择。 我们应该原谅花寂的无知,她还不懂,不是每个人都有在自己世界里搅弄风云的勇气; 何况,这份勇气,并不一定值得被鼓励;无意中的推波助澜,哪怕不是恶意,终是私心,是叛逆。 花寂mama只想把这千疮百孔的生活,捡起来,补一补,认个怂继续过下去,这份坚韧往往更需要支撑的力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