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有关「君子」的字句_整理《孟子》有「君子」的句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整理《孟子》有「君子」的句子 (第1/5页)

    整理《孟子》有「君子」的句子。总共有12479个字,含标点符号。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Si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Ai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Ai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Si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於百姓之以王为Ai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Si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Ai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Ai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於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Si;闻其声,不忍食其r0U。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曰:「有复於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後知轻重;度,然後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於诸侯,然後快於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於是?将以求吾所大yu也。」

    曰:「王之所大yu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於口与?轻煖不足於T与?抑为采sE不足视於目与?声音不足听於耳与?便嬖不足使令於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yu可知已。yu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yu,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後灾。以若所为,求若所yu,尽心力而为之,後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於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yu立於王之朝,耕者皆yu耕於王之野,商贾皆yu藏於王之市,行旅皆yu出於王之涂,天下之yu疾其君者皆yu赴愬於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於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於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Si亡。然後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於Si亡。此惟救Si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yu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J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r0U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r0U,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苟为善,後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yu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Si勿去。君请择於斯二者。」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於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於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於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於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W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lU0裎於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

    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