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2/2页)
知多少妖魔,天下闻名。 清虚一听大喜,接过见印信验明真伪,顾不得脸红先前怠慢过骆真。亲自拜骆真,请他去客房,让徒弟们奉上皇帝御赐灵茶,命素云为骆真讲述了当时狐妖偷丹事情经过。 这段时日,玉虚宫因要接驾,几乎封山了,刘广还在山腰设了结界和告示,阻挡各香客前来,仅骆真这样的道士才能进来。 可两日前,山腰边起了争执。 原来,有一个白裙美妇人上山给自己生病的夫君采药,走至山腰,却不慎给结界碰伤了。守山的小道士听到哭声,找到这妇人,想给她治治,再背她下山去。 可那妇人虽貌若仙女,却性若夜叉,拽住那小道士就打,边打边哭喊说自己的丈夫快死了,就等着她采药回去救命呢,玉虚宫仗着势力欺负人,不给百姓采药什么的。 惹得小道士怒火中烧,铁青着脸,却不敢真的做什么。直到他的师兄弟们喊来了素云。 素云何等人物,心细如发,慧眼如炬,察觉这妇人不对劲。一面安抚她,一面走近她身前,猛然伸手掏出一面照妖镜,照在了那妇人身上,妇人大叫一声,化为一个瘪纸人,飘落地上。 素云捡起一瞧,发现这似乎是山下死人办丧事时扎的那种纸人。 素云心里顿时感觉不对劲,认为这恐怕是调虎离山之计。迅速带人返回玉虚宫。却在玉虚宫侧门外遇到了一个偷了金丹欲跑的白衣男子。 即使温雅如素云,那一刻,后背上也被吓出一身冷汗。 他急急从怀中抛出照妖镜,口里念咒,镜子被他抛至半空,骤然停住,射出一道金光,直照向那青年男子。 青年知这镜子非同小可,回身一抬手,从袖中掷出纸片,挡住了这道金光,纸片与金光空中相撞,迸发“砰”地一大声,闪耀出刺眼白芒。 只那一个刹那,分毫之间,素云就从镜子中瞥见那青年面目与真身。也让青年溜走了。 素云口才极好,这么一件事,起承转合娓娓道来,清晰无比,说完后,骆真手边的茶还在微微冒热气。 骆真笑道:“看来素云真人是看到那小贼真身乃是一只狐狸了。” “正是。” “那素云真人可否为贫道描述一番他的容貌和真身形象。” “我笨嘴拙舌的,描述一番怕误导了骆真人。”素云一边谦虚,一边从怀里拿出一柄卷轴,展开画卷给骆真看。“幸而,我略懂些丹青绘画,将那狐的相貌直接画了出来。” 骆真看了素云一眼,沉默片刻,接过了画,就明白素云说自己略懂丹青也是谦虚之言了。那纸上的画,画的人栩栩若活人,画的狐惟妙惟肖如真狐狸。 骆真观赏一会,评价道:“这狐当真美貌。” “其实,先前我在山腰处遇见的那个纸人美妇人,容貌与这狐一样。我猜,纸人便是按照那狐的样貌画的。狐善以色迷人,大抵如此。”素云接话。 他嘴角还挂着一贯的笑,只是这次笑里带了些犹疑。这狐狸如此美貌,这会捉妖的火居道士还特意提一嘴,会不会是他看上这狐了?倘若他真因此狐的美貌,误了玉虚宫的大事,那该如何。 而那边,骆真早已收起画卷,起身离开茶桌,朝清虚和素云拱手道:“贫道已知晓此狐样貌,五日之内,必拿到金丹回玉虚宫。” 说罢,转身就走。 侍立在桌旁的刘广张惶甩出拂尘,想拦骆真,清虚一摆手,似怒道;“广儿,你怎可拦真人为我宫去捉妖。” “可是,也没个信物,他就一个人先跑了……” “哼。”骆真没想到自己好心为玉虚宫捉妖,他们却如此不信自己,哼笑一声。扔出先前给清虚查看的印信,说:“此物是我师父的,我不可能不回来取。” 清虚接过印信,抓在手里道;“既是冲元道长之物,我们怎敢私自扣在宫里。况且,骆真人主动为我宫出头,已是大恩,我们怎可怀疑。都是老道教徒不周,广儿无礼。请骆真人收回尊师印信。” 骆真不想理这虚伪的老道士,回都不回,绝尘而去。 李知念一身缟素,手搂竹篮,走在乡间小道上。他低头敛目,只顾赶路,不看周围,但眼睛看不见,狐耳却封闭不了,那些村人的闲言碎语还是传入了他耳中。 “哎!许郎多好一个孩子啊,样貌也好,人品也好。糊涂,给美色迷了眼,娶了个男老婆,看吧,不到半年就被他克死了。” “这人竟然还有脸出来。” “不出来又能怎么办,总要给许郎置办丧事的。难道还能指望许郎眼盲的老母亲么。” “许郎的母亲要是不眼瞎,哪能让许郎瞎胡闹,娶个男人回家啊。” “话也不能这么说,许郎毕竟是扎纸人的,不大吉利。村里的小姑娘都不爱和他说话,就算不娶这个男的,估计也找不到好老婆。” …… 这些难听的话,李知念这半年来,已听了许多。就是他这般性子的人,也听得麻木了。况且,那许郎死了,他活着时,李知念与他成亲,照顾他的母亲,他病重,李知念为他闯道宗名门偷盗灵丹,他死后,李知念为他置办丧事。 这些种种,足够报他当年之恩了。故而办完丧事,李知念也准备离开这个凡人村子了。 再理会这些凡人的闲言碎语,教训他们一番,倒耗费了他的修为与精力。 李知念加快脚步,凡人们的话随着他越走越快,越来越淡,直至消失。 他的目的地许郎家也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那是村子最角落一处带院木屋,屋顶上的茅草修得整整齐齐,还有一棵大石榴树,枝丫直伸出院墙外。 整个屋子在这个小村庄里倒也算气派。 然而,如先前那些村民说的,许郎是个扎纸人的,不大吉利,即便家境在这村落里算殷实,村里人也不大爱搭理他。 这段时日,许郎还死了,院门上挂着丧幡白灯笼,连石榴树树枝上都缠上了白布。因他家没什么亲戚,无人来吊唁,更添几分萧索寂寞。 李知念望着那些在风中摇动的白布条白灯笼,轻轻叹了一口气,推门而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