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回、或跃在渊(二): (第1/2页)
一官没有接话,只张大眼睛,望着穆先生,喜欢听故事的一官,不介意故事有多长,他只想知道其中来由。 孩子眼中的渴望,是最难拒绝的,但这事的背後,却又有着许多难言之隐,至少对穆敏行而言,的确难以说出口。 穆敏行还是说了,他思索着要如何规避那些不能说的,还依然能把这事解释清楚,於是问道:「你可知道戚继光,戚大将军?」 「当然知道,全泉州府、甚至整个闽中、整个东南沿海,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戚将军。」一官理所当然说着。 「那你知道当戚继光将军,在这里剿定海寇时,这圆觉禅师就是他手下一员猛将。他俗姓罗名叫守义,与我同一个村里长大,从小就是村子里,表现最杰出的孩子,邻居的父母们,都要子nV以他为榜样,学堂里的先生,也认为他的前途无可限量。」 「阿义十六岁那年,不幸的事发生了,在一次海寇袭击村子的夜里,他家被蔓延的火势所焚,睡梦中惊醒的父母,为了救他不幸双双葬身火海。 一夜之间,他失去双亲、失去了家,失去了一切。巨变之後一无所有的他,在悲痛中改名励劫,然後默默离开村子,愤然去投军报效。」 「在此之後,村里之间就频频传说,他在戚将军麾下屡建奇功,一路被提拔到左先锋将的位子。 由於,他行军掠阵疾如烈火燎原,发动攻势迅捷机敏、凌厉威猛如炙焰,尤其擅於火攻,对於破贼寨营、俘贼船舰,他的唯一处置方式,亦毫无例外一把火给烧了,绝不留情。 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他这是以牙还牙,要为Si去的父母报仇雪恨;至於其他人不明就里,以为是他的行事风格,便取了个“疾火将军”的称号。」 一官又不解,继续问:「既然投身了行伍,是个行军打仗的将军,为何又会成了东禅院里,吃斋念佛的大和尚呢?」 穆先生沉Y片刻,接着说:「这要回说到,先帝隆庆爷时,戚将军奉命北上抵御鞑子,罗兄自然随军同行,记得当时乡亲们一起去劳军送行,那夜在他帐中,我们彻夜长谈,尽诉心中壮志。」 穆先生叹了口气,然後苦笑说道:「那时的我们,都正是充满希望的年纪,总有许多梦想跃跃yu试,虽也不清楚具T该怎麽做,但总是充满冲劲。 之後我继续寒窗苦读,参加科举,希望在试场上金榜题名,求取功名;而他,则继续在行伍之间,建功立业。」穆先生摇了摇头,继续说:「那夜一别後,一晃便是十几年的岁月飞逝。再见面时,我依然是个屡试不第的白衣,而他更从英气B0发的少年将军,成了朝廷通缉的钦命要犯。」 「发生了什麽,为什麽会这样?」一官张大了嘴惊问。 一官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的发展曲折变化、引人入胜,但这样的转折变化,也太让他难以想像,不禁问道。 这或许就是穆先生难言之所在,他再三斟酌後说:「一官年纪还小,有些事不懂!罗兄虽成了朝廷钦犯,但他不是坏人,他依旧还是那个壮志满怀,行事磊落,一心想要匡正这个乱世的他。」 穆先生显然小瞧了一官,这些日子兰溪瞽叟对一官说的故事里,那些好汉没有一个不是朝廷悬赏重金的要犯,而且还全是罪无可恕的首恶之徒,但这些人在一官心里,没有一个不是大英雄。 一官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跨越过了那个以朝廷单一标准,来界定善恶的程度,所以他只是浅浅一笑问道:「朝廷为什麽要抓他,他不是在戚将军麾下效命吗?」 穆先生忽然压低声音,左右顾盼了一下,小声说:「只因为朝廷里发生了变化,顾命大臣、内阁首辅张居正骤逝,当今皇上成年亲政,张首辅当权、主持新政这麽些年,得罪的人自然不少,於是一时之间各方弹劾奏摺疏表纷至。 皇上早有心打压,意在罢黜其朋党,建立起自己的权威。戚将军是张首辅一手提拔,自然也被归类在党羽的行列之中。仓皇间,铠甲未卸、帅印未摘,就在阵前被圣命招回,入京後随即下狱。」 「不是人人都说,戚将军是国之g城,怎麽皇上把自己的g城,给下狱了呢?」一官问,不过转念一想,接着又问:「被关的不是戚将军吗?那又与罗将军,有什麽关系?」 「傻孩子,斩了关老爷,怎跑得了关平、周仓?砍了岳武穆,当然也不会放过岳云、张宪。有一种叫株连的东西,是这世上最恶毒的手段,多少暴nVe之事以此为名,将罪恶的刑罚,伸向无辜之人。」 「其实,早在入京前,戚将军听闻到张首辅一家下场,长公子自缢而Si;次公子投井自尽;三公子於流放途中,Si於非命;全家活活饿Si达十七口人之众。 听说了这些消息,将军通明之心,不会不知道自己亦难身免,因此回京前便有所安排。 首先是在边关,他对这些长年一起出生入Si的部将,再清楚不过。他既不想他们一时冲动,做出出格之事;也不想他们受己连累,一起获罪受刑。 於是,临走前再三交待,要胡子安、王如龙与罗兄这几个,长年跟随左右的副将,在接获他入狱的消息後,立即乔装离营,快马南返故里,一方面避此祸事,二方面保住有用之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