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回、水火相济(三): (第2/2页)
十余载,居然连正确姓名都无法掌握,也难怪朝廷通缉这些要犯,总是无功而返。 「他真实姓名是庄丘,这里面有个少为人知的故事,也只有像我这样换命的兄弟,才可能知道,他本是泉州南安人,与你也算是同乡…」 「别说这些知道的事!」这些事一官早知道,老人在与他说故事时,早已多次提及,於是不耐烦问:「既然叫庄丘,为何人人都管他叫邱串?」 圆澄笑了笑,想这孩子风风火火的X格,与自己倒有几分相像,他也不以为忤,只说:「这要说到他第一次见净海王时,那时他就是个饱受饥饿之苦的孩子…」 「汪船主!」一官听见净海王时,立刻反应叫出这个名字,这个在老人故事中,出现过无数次的人物,没想到会与他有关。 圆澄没有理会一官,只继续说:「那时汪船主见他一个孩子,便问他“叫什麽名字”? 他一时被眼前那气势所震慑,想这人只问他名,没问他姓,所以就用颤抖的声音说着:丘…丘…丘…。 因此,现场所有人,都以为他姓邱。 汪船主又问了几次,他依旧只说着:丘…。 船主以为他大概没有名字,就与身旁之人说:这可怜的孩子,全身瘦得就像根竹竿,顶了个大脑袋,与一个大肚子,活脱脱就像个“串”字,以後就将他带在身边吧! 此後,汪船主随身之人就管他叫“邱串”,而他感念船主活命之恩,便也就用这个名字,在江湖上行走。」 一官不禁笑了出来,他想起当时老人说,是因为他聪明又可Ai,所以汪船主第一次见到他,便决定将他带在身边。 现在才知道,并不是这麽回事,原来是因为出於同情,才让他有此际遇。想来老人也是个好面子的人,说故事的时候,还不知道有多少事,都是经过这样美化修饰。 圆澄不知一官心中所想,只继续说:「他与我不知多少个夜里,在海船甲板上,在千里异乡外,一起喝着酒,放声高歌,看着天上的星星,说着那些过往的故事,幻想着未来…」说着圆澄又感伤起来,但还坚持继续说:「为了他ㄧ句话,我来到这泉州,方圆百里一家一户打听他家的消息,没想到事实就是如此残酷,他的父母与两个哥哥及一个meimei,都没能逃过那场饥荒。 在他出海前後不久,其实就已经相继饿Si,饥馑荒年饿Si的人多了,屍首全都拖到乱葬岗草草掩埋,连个墓碑都没留下,不知他是什麽时候知道,原来他ㄧ直挂念的人,其实早已不在人世。」 说到这里,草芦的气氛彷佛凝结,没有人再开口说话,饥饿对一官来说并不陌生,村里的孩子没有足够食物,填不饱肚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只是,他无法想像是要如何,才能将一个人饿成一个“串”字?无法想像原本一家六口,一下竟给饿Si了五个,一种恐惧油然升起,一切似乎并不太遥远。 这事就发生,在自己每天生活的地方,同样的六口之家,惨事会不会也发生在自己身上?想要让身边同伴,能吃饱穿暖的愿望,依旧虚无飘渺,而如今只要稍有灾荒,不久前的惨况就会再次重演,想到这里一鼓寒意窜上脊梁,即使正逢盛夏,一官也觉得全身颤抖。 圆觉也觉得冷,是心冷。这个他曾经誓Si扞卫的朝廷,为什麽一次又一次让他心寒。 宦官把持朝政、玩法弄权,戚将军说要忍,他忍了;东厂、西厂、锦衣卫骄横跋扈、特务横行,戚将军说要忍,他也忍了;满朝文武g心斗角、yAn奉Y违,上下交相贼,戚将军还说要忍,他又忍了;直到皇上成年亟yu亲政,开始任用小人lAn杀功臣,戚将军还是说要忍,他於是又忍了;直到戚将军下了大狱,他们几个决定劫天牢,身陷囹圄的戚将军,居然还是说要忍,他即使再也忍无可忍,但对戚将军的话,实在无法违背,於是最後还是只有忍了。 这麽些年,躲在这山林之中,他不是没有问过自己,当初为报父母仇投身行伍,征战杀伐数十载,究竟为了什麽? 从师弟这里他没有少听说,当初与他们对抗的所谓倭寇,其实大多数开始也就只是饥民铤而走险,下海只为活命。 他始终不明白,太祖皇上自己当初,不就是饥荒走投无路才加入义军,最後驱逐鞑虏成了皇帝,那又为何自己坐上了皇位,却会定下“片板不得入海”这样的禁海令呢?难道他不知道,闽人自古以海为田,禁海必然造成闽人永远陷在饥饿边缘。 前朝是鞑子、是异族,做出不念生民、不惜百姓的举措,还能用非我族类解释。但这个出身贫寒的开国之君,又怎麽会当了皇上,就忘了自己的过往,忘了那些对他寄予厚望的百姓,难道对於失去权力的恐惧,如此可怕,可怕到足以让一个人失去理智,失去人X。 开国之君尚且如此,然後呢?君昏臣昧,朝纲不振,当然只能每况愈下,想到这里他只剩下叹息,不觉叹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J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曹C的蒿里行,人们多非议曹C之不臣之心,但是又有多少人会去问,那些亡国之君哪一个,有尽到一个皇上该尽的责任呢? 晚汉饥荒,h巾乱乱起,纷纷扰扰逾百年,如今呢?他不能再想,不敢再想,他又想起了戚将军,与戚将军不断重复的话“一定要忍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