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剧情3【家国天下,将军剑客】 (第1/3页)
20. 天蒙蒙亮,何素与陈青阳别过姚涵一行人,直奔临江驻军处。一路无话。 陈青阳心头攒了好些疑问,但每每扭头瞥见何素那张棺材脸,便只有把疑问恶狠狠吃回肚子里。 问什么问,看不出人家心情不好吗? 很显然,姚涵是个妖孽这件事可能是假的,但何素喜欢他这件事真的不能再真。而眼下自己隐约有点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味道,人家小两口未必就记恨自己,然而旁人看来多少都是自己打搅了他们的生活,譬如李稚便是这么觉得,而她陈青阳内心当然也有几分愧疚,毕竟,何素如果没救她,那么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从姚涵的受伤,到何素的勤王,都不会发生,而她则应该已经曝尸荒野,若是夏天,恐怕尸体都臭了。基于此,她当然乖巧自觉,只想尽可能弱化自己的存在感。 不过其实何素并没有气恼的意思。他此刻之所以神色冷淡,只是因为他在想事。这是何小将军自小养成的习惯,一旦开始思索什么,便是一副苦大仇深的面目,好像所有人都欠了他钱。这时若真有人叫他一声,他眉头便会倏地松开。 而他正在想的,自然就是勤王一事。 勤王一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比如若说它难,但其实也只是起兵拥王而已,只要能找到合适的人,哪怕不是真忠于天子,只要是觉得天子龙纛还有些用处的人,事情便成了一半,因为大义在我,抬这面旗帜之人须不能砍了旗帜本身,便是要如何拿捏那小皇帝,也还是要借小皇帝的名头做事,不至于将这名头直接废了,不至于允许他人在他眼皮子底下割据。 可若说它易,那敢问陶悯这些年是吃素的么?朝野宫门,班直御史,哪里没有他盘根错节的关系?或者说,陶悯的决定,会只是他一人的决定么?那难道不是一整个利益集团的决定么? 是以勤王斗的并不是陶悯一人,还有他背后的那个阵营。这个阵营结成决非一日之寒,而何素却要仓促之间情势未明之际拉起一支队伍去与其抗衡,无异于面对汹涌大河却欲要在未摸清水下形势之际蹚水过河,唯一的倚仗便是一根他记忆之中曾经存在于水面上的绳子,若绳子还在且牢固,则此事无虞,若绳子已断或正将断裂,则除非奇迹发生,否则他必将跌入那波涛汹涌的乱流之中,被裹挟吞噬。 自身安危原不足惜。所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死得其所也算善终。然则而今自己并非孑然一身。 姚涵温言犹在耳,指尖也似乎尚能触及他腹部温度。若要听天由命,随波逐流,到时万一身死,那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甘心的。 因此何素从昨日起便在思量,一是兵马人选,二是动手时机。 从陪都临江到如今的首都金陵,不过隔了一条江,一座山,快马加鞭一日可至,沿途驻军有限,除了金陵的御营兵马,便只有周潆所部江北军、岳凉承继下来的两千清字军及宿迁守军、另有几处合计人数不过万的无名闲兵。 除了岳凉,何素并无把握将余下几处兵马都捏在一起。 周潆为人正直,有他文人风骨的地方,照理说最该被大义两字打动,但问题是他对武将保有戒心,在未亲眼确证陶悯通敌之前,他未必愿意出兵,以免何素才是那个真正想反的,来他这里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戏。 剩下几处闲兵则是一贯的本朝风格,当兵打仗我不行,鱼rou乡里我最行,这等兵马要他为大义为天下安定去卖命勤王,那未免有点把希望寄托错方向了。 如此看来,说动周潆虽然要费些力气,却也是非说动不可的。 接着便是时机的问题。何时起兵? 须知陶悯只要还没反,那么守将擅自向国都金陵出兵便是不妥的,小皇帝眼里一定觉得他们才更像反贼。但陶悯若反,那就是半天的事,更何况陶悯宫里总有几个人,这边御营兵马一动,那边宫里把人拖去闷死,勤王这事就算吹了,毕竟王都没了,勤谁去?天下说不得就要四分五裂,这边一个替天行道,那边一个诛灭反贼,没准还有几个王室后裔,被人把着当流亡政权的牌子,各地武装皆可拥兵自重。 早了不行,晚也不行,必得挑陶悯将将举事,祸心已露,而事犹未成之时。 这就几乎是痴人说梦了。通讯毕竟不便,临江离金陵再近,也是马力一整天时间,若要等人来信再赶过去,该凉的早凉了,而若要提前出兵,那可真不好说蒙不蒙得中。周潆能够不等信报便赶过去么? 何素越想越是眉头深锁,把陈青阳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沿途新雪澌澌,木石嶙峋,只能偶见湾坳间几家农户,虽是一闪而过,升起的炊烟却是空中袅袅,转过一道山头仍能得见,两人俱是心下少慰。 半日疾驰,先到宿迁。 兵屯靠山,竖着一杆威风凛凛的岳字大旗。兵屯中传来喊杀声。陈青阳霎时整个人都紧绷起来,仿佛重临战火,磕巴道:“那,那是怎么回事?” 何素却是眉头逐渐舒展:“是cao练。如今农闲,正便兵士cao练。你听那鼓声。” 陈青阳复又侧耳去听,果然听见昂扬鼓声,隆冬之中,金声如雷,兵士呼喊有如鼎沸。她再转头,讶然发现何素似乎有了笑意。是他完全未知觉的,浅淡的笑意。 她不知道的是,此刻何素心尖宛然有一点小火慢慢烧开,于严寒之间将他浑身的血悄悄烧了起来。这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他二十余年人生托付的地方,他曾以为会相托一生的地方。兵营,军士,金鼓,旁人畏惧,他如鱼得水。 营门守卒见他驰来,老远便已起身持枪,警戒起来。他当然不会冲岳凉的营门,不到近前便勒马相对:“劳烦小哥,通报你家岳统制,何素求见。” 守卒愣了一愣,脱口问道:“哪位何素?” 这年头不会有人没听过何素的名字,只是一则将军辞官天下皆知,二则小卒大多有一种将军怎会活生生出现在我眼前的自觉,故此难以置信。 何素微一拱手:“何素何常清。就是辞官的那个。” 他出门时换了戎装,披了轻甲,与陈青阳初见相比,气度截然一变,如山岳长风,此时答复不卑不亢,镇定昂然,在守卒眼中,确实当得起那个力挽狂澜小何将军的想象。于是其人惊疑不定令另一个年轻些的守卒速去报岳凉,自己杵枪于地,拱手相对:“劳烦在此稍候,且待通传。” 何素颔首,默然静驻。 不多时,一骑飞奔而来,马蹄声飒踏,夹杂着一人咋呼:“是哪个龟儿子充我何兄?” 陈青阳一个激灵,以为这人未认出何素,正要出声,却听何素木然道:“……岳凉,你叫谁龟儿子?” 那一骑倏忽便到眼前,身形比何素还要高壮几分,皮肤黝黑,见到何素却是大笑着勒马,翻身下马便迎上来。何素无语。陈青阳恍然,原来这人早已认出何素,只是偏偏要占他便宜罢了。 那人果然复又装傻:“原来真是兄长?失礼,实在是出乎意料。怎么不与夫人享那清福……” 何素无奈:“无暇谈笑。你即刻上马,去帐中听我说来。最好今日便要动身的。” 岳凉本还嘻嘻哈哈,此言一出顿时意识到事关重大。他奉命驻守宿迁的,怎可能说走就走?可何素既然亲身来了,说出这话,那决不是逗他玩的。当即玩笑情态尽去,肃然正色向何素一拱手道:“是。” 三骑飞驰入营。 不到半个时辰,岳凉出帐整军,两刻内,分了两拨人马,一拨是宿迁原本守军与副将,留下事防,一拨是原本的何素亲兵清字军,着甲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