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半的距离:从好兄弟到唐宁》_第十四章|「只谈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只谈事」 (第1/1页)

    早上风从巷口吹进来,把蛋饼摊的油香送到转角。老板看见我,笑:「胡椒先上对吧?」

    「对。」我忍不住嘴角上扬,眼睛也亮了一点。等蛋饼的空档,我把便条纸翻到今天那一页:

    【上午:学务会议;只谈事】

    【午後:C场节拍;第三排】

    【夜里:把「我开心」说出口】

    何一舟端来两杯温豆浆,嘴上还是那句:「拿错袋就赶紧退货。」我笑,知道他在用自己的话提醒——转发也要负责。这种把规则塞进生活里的方式,让我心里很安。

    学务会议室的窗帘拉了一半,光线像被裁成细条。墙上的时钟走得很慢,孟时嶂把资料一叠一叠摊开,语气一如既往平稳:「来源不是个人,是T育群里的二转。帐号校运热搜由四个管理共管,当天由大一新生值班,未授权=未取样的观念不清楚。」

    学务主任点点头:「流程呢?」

    「存证→下架→教育已走完。今天讨论修复:他们愿意做不点名的公开道歉,并申请社团培训时段,把《2.0》讲给下一梯人听。」孟时嶂把一张流程图旋过来,「我还想加一条:转发责任讲清楚,用例子代替说教。」

    我x1了一口气,对主任说:「道歉要说明错在流程,不是谁的身上;不要把人放到台上,只把做错的事放到台上。」

    主任看我一眼,眼神里是肯定:「我们就只谈事。」

    门外传来敲门声。两个学生走进来,臂章是「校运热搜」。那个大一生眼神慌慌的,捏着帽沿说:「对不起,我以为是正能量——」

    江见川在一旁补一句,声音轻:「引述≠移花接木。你可以报导规则,别让脸当封面。」

    大一生点头,声音更小:「我懂了。时间窗内必撤回,以後先问社内授权。」

    我听着,心里那颗快爆的气球慢慢放气,怒退到不刺人的程度。

    结尾时,主任把一张印好的小卡递给我:「这是申诉窗口和撤文时限。也麻烦你今天在广场的微分享里,只说你方事实。」

    我「嗯」了一声。清岭在门边,没cHa话,只对我做了个很小的手势——一、二、三。我的呼x1立刻对回拍子。

    陆行之站在走道另一头,见我们出来,只说:「侧门b较空。」然後把一张小纸塞到我手心,是他画的避开人cHa0路线,旁边标注:顺路。

    我忍不住笑:「你这个字用到变成地标了。」

    他假装没听见,耳尖微红。

    中午广场,临时舞台只放了三张凳子。江见川开场:「名单怎麽登记,你就怎麽叫。今天我们不问八卦、不问身T、不问以前你是……,只问你希望大家怎麽做。」

    他把麦轻轻递过来。我坐下,感觉到背脊那一瞬的紧——先在心里一、二、三。

    「我希望大家先问,再按。」我说,「拍照前问一句,转发前问一次。有门、有灯、有时间表,可以走流程。」

    「如果再遇到类似事件?」

    「胡椒先上。」我用我们的暗号回答,「存证→撤文→教育,情绪後放。」

    他点头,把麦收回去:「**说方法,不说人。**谢谢你。」

    广场边,白雨棠把新版海报贴上去,最後一行黑T写着:

    规则是容器,让热情不烫人。

    我看着那行字,喜不是大笑,是心里亮了一下。清岭隔着人群对我b了个「OK」。陆行之站在Y影里,默默把散掉的路锥摆回直线。何一舟拎着水箱路过,嘴上还是那句:「怕滑,慢走。」

    午後C场,热得像一碗刚端下来的汤。交接带练习到第三组,清岭眼神往我这边扫一下,像在找节拍。我把手心摊开,亮出一颗薄荷糖。

    她笑,步幅稳住;陆行之在对场,秒表倒扣,没有催,只在交接区前一格低声:「准?」

    她点头,他才松手。两人的节拍乾净地对上——先问再交。

    看台旁边突然冒出一个把长镜头举过h线的人。这回不用人提醒,旁边的同学自己把他拉回线外:「h线内,禁止靠近。」

    我听见,心里那块石头落回原位——有些事,不必靠谁站在最前面,规则已经长出腿。

    练习结束,清岭绕场慢跑回来,远远朝我抬了抬下巴:「喝水。」

    我接过来,冰意贴在掌心。她问:「需要抱两秒吗?」

    我看了看四周,摇头:「今天不用。」

    她「嗯」了一声,往後退回那一只手距离。

    陆行之从器材室拎出拖把,把内圈一截Sh痕刷乾净,像把一件小事收尾。他经过我身边,只留一句:「明天我把粉笔线重画。顺路。」

    傍晚,广播站播出「不点名道歉」。声音是那个大一生的,短短一段:「我以为在做宣传,却没走流程。以後先问,再按。」

    我停在楼梯转角听完,没有额外的情绪起伏。哀有一点,但不是对自己,是对那些被随手带过的人——希望他们也能被好好放进碗里,不被烫到。

    回家的路上,风把旗绳敲得叮叮响。便利商店门口,何一舟把保温袋推给我:「回家再开。」

    「今天怎麽这麽准时?」

    「找得到人,才算负责。」他嘴y,眼神却柔,「晚点下雨记得走侧门。」

    我笑着点头。袋子里还夹着一张用小票折的纸碗,边角压得很平。我把它小心夹进便条纸本里。

    晚上,我把今天的便条纸写满:

    【只谈事】

    来源:群内二转;流程:存证→下架→教育→修复

    道歉:不点名,说错在流程

    公众分享:说方法,不说人;只说我方事实

    【场上节拍】

    交接:准?—点头—放手

    线内秩序:h线内,禁止靠近同学自发提醒

    我的位置:第三排;暗号:胡椒先上/喝水/一二三

    【生活里的规则话】

    一舟:拿错袋就退货/找得到人才负责

    行之:顺路=不抢话的帮忙

    见川:麦克风不是望远镜

    我:先问,再按

    我把笔放下,照着便条纸最後一行念了一遍:「先问,再按。」

    窗外风透进来,房间里凉了一点。我忽然想起早上的蛋饼,笑出声,终於把那句话说出口——

    「我开心。」

    这一章里,我把话都放在事上;把情绪放在节拍上;把人,放在彼此能信赖的位置上。身份像碗,放在桌上,不喧宾夺主。碗在,我就敢把热汤端稳,分给我在乎的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