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1 白日烟火杀青、华夏影业铁三角 (第1/3页)
“休……” “砰……砰……砰……” 白日天空,几声烟花绽放,没有晚上那么灿烂,徒然消散。 导演篷,习义男握着对讲机的手,轻微颤抖,压抑住喜悦的心情,喊了声:“卡。” 一声落下,剧组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眼神注视着导演篷。 《白日焰火》,最后一场戏杀青,拍摄周期,计划是3个月,实际,只拍摄了2个月。 提前杀青,之所以如此,只因为演员和导演,都“上瘾”了。 “韩导。”习亦男是副导演,剧组杀青是大事,他把对讲机给韩桥。 “习导,你来宣布这个消息吧。”韩桥摆摆手,微笑说:“这部电影,名义上是我执导,不过,习导你居功至伟,剧组都期待着,杀青的消息,由你来宣布。” “韩哥。” 习亦男没有居功自傲,韩桥就是电影的安全绳,有心拒绝。 韩桥眼神鼓励,习亦男犹豫了一下,腰背挺直,沉声说:“白日焰火,杀青了!” 随着他一声令下。 剧组,顿时群情激动,杀青了,终于杀青了! 韩桥眼神望着,心情很不错,入行6年,唯有杀青时,那是真的高兴! 很简单。 无论是拍戏,抑或是演戏,都是苦力活,起早贪黑,日夜颠倒。 杀青,对韩桥来说,代表着电影结束,金钱和荣耀。 而剧组的工作人员、演员,杀青,代表着人生新的阶段。 一步天堂,一步地狱。 韩桥的电影,自然是“天堂”,脱胎换骨,“飞升成仙”,都不是虚言。 杀青了! 习亦男眼神呆滞,有点痴住,他收获颇丰,电影理念突破,从此找准了自己的电影人生的方向。 廖烦背靠着墙,一声不吭,神色寂寥,他费尽心机,竹篮打水一场空,眼神望着天空里,徒然消散的白烟。 嘴角扯出自嘲的笑容。 杀青了,他还没有从戏里出来! 张颂闻埋头苦干,收拾着散落的道具,汗流浃背,衣服袖口摸了一把脸,眼尖,看到前面道具组的工作人员抬道具吃力。 赶紧一手撑住,肩膀抵住,招呼说:“龙哥,我来帮你。” 龙哥紧绷的脸稍缓,一点不意外,说:“小张啊,老龙我在剧组混了十几年,你这样勤奋踏实刻苦的演员,以后肯定能出名。” “呈您吉言。” 两人搬着道具到仓库,张颂闻满头大汗,脚步不歇,又帮着化妆组搬箱子。 剧组的各个组,都对他不陌生,他早杀青了。 没有走,留在剧组,忙的时候,他是道具组的小哥,化妆组的模特,场务的传话筒。 不忙的时候,他跟在蒋雯利、廖烦屁股后面,请教演技,偶尔,向习亦男请教导演的知识。 他踏实,肯干,海绵一样,不挑剔的吸收着养料。 剧组。 就是社会,芸芸众生,各有缘法。 韩桥搓着雪球,远远的,朝着廖烦投掷过去。 雪球非常精准,廖烦一张胡子拉碴的丑脸,顿时,白的、黑的…… 酱油瓶打翻一样,他身子颤抖,叫了声:“谁?” 眼神凶狠。 他还保留着,电影里刑警的煞气,瞥见是韩桥,慈眉善目叫着:“韩哥,谢您赏的雪球。” “靠。”韩桥笑骂:“老廖,你这是要撒一泡尿在我脸上啊。” “不敢,不敢。” “咋,拍戏不过瘾,杀青了,还要继续演演?”韩桥叫着:“老廖,去叫张颂闻,我找你两说点事。” 廖烦又不傻,戏杀青了,能有什么事儿…… 就那点事儿! 电影里,张自力竹篮打水一场空,电影外,廖烦琢磨着:“我赢麻了。” 到处找张颂闻,没有人影,最后,剧组后勤部,分发棉袄的地方,找到了他。 张颂闻光着膀子,正往车上装棉袄,廖烦叫了声:“小颂。” “廖哥。”张颂闻说着,手上活没有停,问着:“廖哥,找我什么事。” “好事。” 廖烦很喜欢张颂闻,年轻人,一点不浮躁,踏实,肯定,能下苦功夫琢磨。 苦尽甘来,他笑着说:“韩哥找你呢,小张,你的福报来了。” “韩哥找我?”张颂闻很聪明,但是,他还是不敢想,只是腼腆说:“廖哥,我哪有什么福报,我收拾一下,这就随您去。” 片刻后, 两人到了剧组临时办公室,刚准备进去,习亦男正从办公室出来。 他心情不错,过年一样,喜气洋洋说:“小张,老廖,你们找韩哥,进去吧,他正等着你们。” 廖烦和张颂闻对视一眼,张颂闻推开门:“廖哥,您请。” “你小子,甭跟我客气。”廖烦用手推张松闻背。 张松闻苦笑,走了进去。 5月初,哈尔滨不冷,温度适宜,张松闻眼神没有乱看,目光投向办公桌,微微欠身,礼貌说:“韩导。” “张松闻,你来了。”韩桥抬起头,指着座椅:“坐。” 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