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前世因,今生果,尘缘寥寥,不必执着。  (第2/2页)
韧。    雨雾绵延。    瞿彩兰从另一条路离开,回头张望了一眼,“是宋知州吗?”    仆人低眉顺眼,却是声色淡淡,“是驸马。”    “对对,是驸马。”瞿彩兰讪笑了一声。    ——    杨府。    墨书拉开窗帘,雨水拍打着窗子,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    “这雨可算小点了,都连着下了五天了。”    墨书走到床前,“哥儿,起床了,今儿要跟老太太去慈安寺上香,陈嬷嬷已经来催过了。”    他弯下腰,刚准备把床帐掀开,忽然从里面伸出一只肌rou匀称的手臂,慢慢把帷幔拉开。    容钰端坐在床上,里衣已经穿得整整齐齐。而那只手臂的主人,还敞着胸膛,歪歪斜斜地倚在床头,另一只手放在容钰腰上。    墨书狠狠拧起了眉,“昨天不是我守夜吗?你什么时候爬上去的?”    楚檀打了个哈欠,懒洋洋道:“在你睡觉的时候。”    “你就爬床最熟练了!”墨书翻了个白眼,没工夫和他吵嘴架,赶紧把水盆端来,服侍容钰洗漱。    因为要去寺庙,墨书特意挑了一件素色的衣衫给容钰穿上,头发用白玉簪子竖起,腰间再坠一枚浅色的荷包,衬着他白净的脸,显得格外清淡雅致。    穿戴整齐以后,先到寿安堂给老太太请了安,然后一行人便乘坐马车来到了慈安寺。    慈安寺是扬州最有名的寺庙,无论是求富贵、求平安还是求姻缘,都十分灵验。    老太太屋里那尊佛,就是在慈安寺让高僧们开过光以后请回家的。    今日外面下着小雨,但天空中久违地露出一缕阳光,给这阴沉了好几天的扬州城带来一点鲜活明朗的气息。    因此来慈安寺拜佛的人也格外多。    马车在山下便停下来了,上山的路要靠自己走才显得心诚。    楚檀背起了容钰,墨书只好扛起他家公子的轮椅。老太太则由杨淮瑾和杨淮烨搀扶着,几人一步一步往山上走。    来来往往的香客络绎不绝,大多挎着小篮子,里面是准备的香火。若是富贵人家,则只要花上银子,便可直接在寺中供奉香火了。    比如老太太就是这慈安寺的“香火大户”,每年捐的香火钱,高达几千上万两。    庙里的小沙弥早已在山门前等候,见到杨家人便迎上来,双手合十道:“杨老夫人,师父叫我在此等候多时了。”    小沙弥领着他们来到大殿,先给佛祖上了香,接着来到一处幽静的偏殿。    下人们要等在外面,只有老太太、容钰、杨淮烨和杨淮瑾得以进入。    一位身穿灰色禅衣的僧人站在佛像前,垂首而立。    “师父,我把杨老夫人他们带来了。”小沙弥道。    高僧转过头,却不是容钰想象中老态龙钟的面庞,而是一张很年轻的脸。他五官极为浅淡,唯有一双眼睛黑得惊人,有种能把世间万物全部看穿的通透锐利之感。    “明灯师父。”老太太双手合十作了个揖。    余下的杨家人也随着行礼,明灯回礼之后,一双黑曜石般的眸子便落在轮椅之上的容钰身上。    “这是我外孙容钰,后日是他生辰,我带他来祈福。”老太太道。    明灯道:“想必老夫人三月之前供奉在寺中的平安符也是为他所求吧。”    老太太笑道:“正是。”    明灯从佛像前取出那枚平安符,却没有交到老太太手中,而是径直来到容钰面前,摊开了手。    平安符系在红绳上,容钰伸手接过,“多谢师父。”    明灯道:“施主,我为你解一签吧。”    容钰眸中划过一丝困惑,老太太却是大喜过望。满扬州城的人都知道,明灯师父一签难求,若谁能得他解签,便能堪破魔障,消灾解难。    “钰儿,快答应,这是好事!”老太太喜道。    容钰只好点头,“那便辛苦师父了。”    明灯取出签筒,里面装着慢慢一把竹签,上面写着看不懂的经文。明灯把签筒递给容钰,“掷出一支即可。”    容钰便摇晃了两下,一支竹签飘然落地。    明灯弯腰捡起,垂眸凝视上面的经文,老太太和杨淮瑾则紧张地看着明灯,不敢发出声音打扰,杨淮烨搀着老太太,脸上没什么表情。    大殿上的佛像宝相庄严,在一片缭绕的檀香之中,静静俯瞰着世人。    明灯的目光很快从签上移开,落在容钰身上。在这样专注的凝视下,容钰忽然发现,明灯的眼睛并不是全然的黑,在他瞳孔深处,泛着一点微不可查的金色。    无悲无喜,像居高临下的神佛,冷漠又悲悯。    他看着容钰,道:“前世因,今生果,尘缘寥寥,不必执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