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用经济学斩杀傩神,有可能吗.03 (第2/3页)
许的改善,可是最终也只能在工作岗位上逐渐老Si,每天期盼着政客许下那未曾实现的政见,投下那可耻又廉价的神圣一票之後,国家机器的任何决策就与自己无关。」 我看着书玮,发现他一直沉默着没有什麽回应,才惊觉到自己刚说话的内容,可能他会不感兴趣,便这样对他说:「很抱歉说的内容是如此的乏味,我能力不够,无法把自己不太了解的经济学,说的生动一点。」 书玮脸上浮出满意的笑容,轻挥着手,安慰我说:「才没那回事,你是我约来面谈里,唯一一位让我感觉到言之有物的人,很多人来,问他们看最多的书是什麽,居然有好几位跟我说是脸书,对於我这样完全不用脸书的人来说,真的是鄙视到不行,有些会用许多好听的话包装自己、宣传自己,可是那高超的话术,也不过是直销所传授的,很多都嘛一戳就破,我个人是很厌恶业务啦,听你说了这第一本书的想法,我突然很好奇,你现在从是甚麽工作?」 「我现在是一个水电工!」 「水电工?这还真出乎我的想像,怎麽不继续做出版类的工作呢,至少b较轻松吧?」 「就是因为太轻松,我怕........我会慢慢失去挑战自己的斗志。深刻的了解到自己有很多不懂,才会利用反覆得找各类书籍来看。」 「你一天可以看几本书或是一本书要看多久?虽然都会说重质不重量,可是我想Ai的人,都多少有过那种花一整天都在看书,中间最多休息一下,便又拿起另一本书开始看,你呢?」 「我自认看书很快,如果是边看边认真做笔记那种,我大概一天可以看到五本书,假如题材和内容是我相当不熟悉的像是《文明的代价》、《解方经济》这两本,我就会花很多时间,主要是因为边看会边查资料,想多了解他书中所说的主题,和他有相关的新闻,加上工作忙碌的话,最少三天可以看完一本这样的书,如果是故事类的话,我看的速度就,连我都没办法预估,一本接着一本啃食下去。」 书玮听我说完,眼睛彷佛亮了起来,像是对我另眼看待的感觉,说道:「那麽说说第二本解方经济吧!」 因为受到他的肯定,在说这第二本书的时候,我的语气b起第一本来说,更加的有自信:「这两本可以说是有所连贯,如果每一位公民如果都能乖乖的承担文明背後的代价,努力提升与维护文明这样的普世价值,我想今天也不会出现解方经济这种新颖的投资方式。 我举一个例子:自1970年代中期开始,全美百大执行长的薪酬不断飞涨,在1970年,一般执行长的薪酬约是员工的四十倍,然而到了2000年,执行长的薪酬已是一般员工的一千倍!执行长薪酬大幅攀升的主因是公司给高阶主管的GU票选择权,虽然企业执行长的薪酬愈来愈丰厚,一般全职员工的薪资自1970年代初期以来几无调升,这是美国的情况,台湾最近的基本工资,或是一例一休的议题争吵不休,实际上吵闹完,回归现实好像也没什麽改变,不也就证明台湾在往这样的结果迈进。 努力努力再努力,有人是不努力的在过每一天吗?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努力的,可是为什麽劳动一天差距会如此之大,同样的工作八小时,我只能得到这样的价值,富人却可以如此如此,真的是我不够努力、不如别人这麽单纯吗?我很好奇,翻开这本《解方经济》,我惊讶的发现,原来在资本社会里,富人不但可以拥有一切财富,还能够打着做慈善事业的旗帜,赚取穷人仰之弥高的名声和地位。」 我停下来,看着书玮,想着我接下来想要问他的问题,以我们聊到现在的气氛,应该能够问了吧?,便如此的问说:「关於这本书,我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想问你,你认为慈善事业算是一门事业吗?」 「当然是阿.....我刚好有认识在做这类相关的人。」书玮完全没有经过思考,便回答我的问题。 我说:「那他们有钱吗?」 这次他没有很快速做出的回答,反而脸上的表情,泄漏了他在回想过去的事情,大概过了二十秒,书玮说话的语气中带着些许的愤怒「非常非常的有钱,b以前尚未投入慈善事业,还要富有,而且累积财富的速度更胜过去。」 听他这样说时,我突然兴起想开口问说,你是怎样认识这样的朋友,不然就是他们是你的什麽人,我也不知道为何就很想问这样问题,一般人在说起自己朋友从事的事业,再怎样鄙视,顶多说话时会带着嘲讽的意味在,可是书玮在谈起他们的时候,居然语中带怒,这真的很令人好奇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过去发生过什麽,还好当时的我没问。过很久以後,我听书玮提起,当时我问的这个问题,有点激怒到他,无意间踩到他的地雷,虽然我是无心的,可是那时的他真的有想立即起身走人的想法,至於到底是他的谁从事慈善事业,能够让书玮这样对任何事情都不放在心上的人,激荡起无b的敌意,这都和书玮的身世背景有关,这边暂且不提。 那时得我还真幸运,没有紧接着踩雷,而是将主题导回到书的本身,说着:「这本书所提的解方经济,他们是在政府失能的情况下,透过私人资金去碰触政府资金不敢投资的领域,寻求社会创新的模式,来解决公众议题,以及积累许久的社会问题,书中介绍了许多不同国家的案例,根据书中的记录,公共才里面蕴含着兆元商机,只是我在看的同时,心中一直有个疑问。」 书玮的语气稍稍的转回平和,回问说:「怎样的疑问?」 我接着说:「书中给的数据,世界上位於金字塔底层的四十亿人口,他们提供人工给企业财团,财团提供人事成本为他们的薪资,这样的供需关系,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许多公众议题,如贫富差距、分配不均、超时工作,低薪等,而解方经济强调的是在政府预算捉襟见肘下,由成功的企业出资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同时,其中是有庞大商机,这时我就会想,为何企业不从源头去解决,企业增加人事成本,给予调薪,让员工提早下班,如此做,不就有很多社会问题会迎刃而解。」 他肯定的点了点头说「我也曾经这样想过,提供出建议,都是被回覆我太天真,不懂企业管理。」 我说:「对,我也是如此天真的以为,可是很快的在书中得到了解答,对企业来说,在内部给予调薪,只有员工知道,他们要得不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