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牡丹曲第八章2.地下秘密 (第2/2页)
响起,「你昨晚怎麽没有去京町通?」 即使说话的人压低了声音,冯初仍听得出话中难以掩饰的怒气。虽然是提问,却明显是指责。 冯初的眼睛还没有适应昏暗,看不见说话的人的脸,听声音也无法辨识出正在说话的人,但是,心里却很清楚自己不能不回应。 冯初很快地思索了下,编了个理由:「我昨晚到京町通时,街上已没有人,後来思靖来接我,我就跟他一起离开了。」 「那应该是错过了。」那人叹了口气,紧抓在冯初手臂上的手也同时放松,显然是xiele怒气。 冯初总算b较适应了昏暗的房间,藉着窗帘缝隙间透进室内的yAn光,瞧清眼前站着的,是一名穿着西服,戴着顶帽子的高瘦青年。青年有着棱角分明,颧骨高耸,看起来有些清癯的脸。室内昏暗,虽然无法瞧清青年的五官,但是,飞扬的剑眉却仍相当醒目。看起来是X格刚烈急躁的人。 冯初在昏暗的光线里,尽力瞧着青年的脸,试图唤起任何跟青年相关的记忆,脑中蓦地浮现他在洪毓书cH0U屉中找到的合照。他在合照上看过青年的脸。 青年应该是洪毓书熟识的朋友。冯初这麽猜想,暗自松了口气。 青年没有察觉冯初的异样,一脸慨叹,自顾自地往下说:「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台湾革命党发来电报,说广西的战情吃紧。原本祖国的军队已夺回崑仑关,但是,日军却在19日开始,不仅派出飞机对崑仑关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重新占领了崑仑关,注一邱清泉将军所率领的新二十二师,更在六塘遭到自南宁赶往支援的日军台湾混成旅团攻击,损伤惨重。自从卢G0u桥事变後,岛内让台湾人加入军队的呼声,越来越盛,这两年已经出现了台湾军夫,使得更多台湾人效忠日本。为了帮助祖国取得胜利,朝宗兄和我原本打算将集结工党、、阿里山的反日游击队等抗日组织,注二发动抗日暴动的文件交给你,等林思靖去接你时,你就带着文件坐上他的车。警察不会盘查他,如此就能顺利将文件带出台北,没想到竟然在街头错过了……」 台湾混成旅团成立於1939年1月,成员主要来自於台湾军或是其辖下的台湾守备混成旅团。台湾军成员原本只有日籍军人,但是在1937年之後,随着中日战争全面展开,台湾军也从主要负责台湾岛的叛乱镇压部队,转变为外征部队。 即使日本军部与此时的台湾总督小林跻造都相当反对台湾人加入军队,认为台湾人不够皇民化,对将台湾人纳入皇军,参与日本和台湾人的旧祖国战争,心存疑虑。但是,台湾当日许多士绅,如台北市会议员蔡式谷、陈逸松、吕阿昌等人,以及台湾民众党、自治联盟等成员,却将争取在台湾实施志愿兵制度,视为改善台湾人地位的重要契机,纷纷向台弯军当局投书,希望能让台湾人从军。 总督府与军部为了回应岛内的从军请愿,再加上需要解决台湾军辎重队人力不足问题,所以在1937年後先以徵召台湾人作为军夫解决问题。注三 此时的台湾守备混成旅团,也就有了台籍军夫在其中。虽然台湾人加入日军是许多士绅的期盼,但是台湾人与蒋介石的军队作战,却是一心回归祖国的台湾革定党不愿意见到的情形。注四 冯初在一旁听着青年近乎自言自语的话,忍不住打岔,不敢相信地问:「你们约我去京町通碰面,是为了让思靖cHa手这件事?」 青年一脸坦荡荡,冯初觉得视线几乎让青年脸上的光明刺伤,「林思靖的父亲之前担任过保正、区长,现在是府评,注五总督府有许多事都会找他谘询;林思靖的大哥现在又是厅参事。林思靖虽然没有官员的身份,但是就算特高的行动再保密,注六以林家的人脉和地位,只要林思靖想知道特高准备逮捕哪些人,他一定会有办法得到消息。自从前年战争爆发後,报社所有的编辑、记者都受到特高的监视,若是警察打算设伏围捕,他不会坐视你涉险,一定会cHa手。」 青年说得轻淡,冯初越听越觉得惊骇,颈背骤然爬满了疙瘩。 ------------------- 注一西元1939年底至1940年1月中,中国与日本在广西南部崑仑关的战争,是中日战争中较大的一场战役。 注二李友邦从台湾在1939年之前,发生的几场大暴动,推断台湾工党领袖高裴所率领的矿工群T,以及在台残存的台湾员,还有雾社事件後,原住民抗日的活动情况,打算联合这些不同的抗日群T,以发动抗日活动,藉以扰乱日本後方,并且号召台湾人组成义勇队以加入中队作战。详见台湾军於二战期间的情况,据近藤正己着,林诗庭译:《总力战与台湾──日本殖民地的崩溃》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4年,下册,第7章。 注三台湾军於二战期间的情况,据近藤正己着,林诗庭译:《总力战与台湾──日本殖民地的崩溃》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4年,上册,第1章。 注四台湾革定党的行动目标,见近藤正己着,林诗庭译:《总力战与台湾──日本殖民地的崩溃》,页445-446。 注五府评是总督府评议员的简称,是日治时期由总督府设立的法律谘询机构。 注六特高全名是「特别高等警察」,专门取缔在思想上对日本政府的统治有危险的人物的便衣警察,会对这些目标人物进行监视盯哨、探查人际往来的跟踪,并且利用线民、民众对目标人物进行密告。郭怡棻:〈日治时期台湾的特高警察〉,台湾学通讯》第88期,2015年7月,页19。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