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倒计时_第四十五章(何人能救无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何人能救无辜?...) (第2/3页)

耳挠腮,痛苦难当,怎么就能一波三折,磨得人发疯?那赵白鱼究竟何方神圣?是不是他在背后算计?如果不是他,那是谁告密?对方还知道多少?

    同样的问题闪过太子和五皇子的脑袋,但是没人告诉他们答案。

    元狩帝再次开口:“司马骄这些年一直私吞淮南近四成税收,暗地里和安怀德勾结,在淮南屯兵养兵,可有此事?”

    太子嘭嘭数声磕头大喊:“儿臣虽和外家走动不频繁,但是司马家清贵之名,众人皆知,司马氏家风宽厚恭谨,躬先表率,亦是家喻户晓。母后秉德温恭、淑慎贤良,为天下命妇表率,二十几年来从无行差踏错,非家风潜移默化不能得此品行。司马骄外放出京数十年,孤虽和他不熟,但是相信司马氏家风严谨,其中或有误会……父皇说有人告密,儿臣斗胆,敢问是何人?可有认证物证?如何证明认证物证非伪造?”

    元狩帝:“你要证据?”

    太子的头埋得更低:“据状断之为谳狱首要,律法如此,儿臣依法行事。”

    元狩帝问其他人:“你们也想要证据?”

    没人敢说话,还是郑楚之回神,顶着压力说:“陛下,无供不断案,还请示证供,以便臣等心服口服。”

    元狩帝:“康王何在?”

    话音一落,康王便满头大汗地跑进来:“臣见过陛下,臣来迟,望陛下恕罪。”

    元狩帝:“废话和虚礼就免了,朕问你,司马骄私吞淮南税款,伙同安怀德秘密屯兵可有证供?”

    康王:“回陛下,前江阳县县令吕良仕经审问承认他利用天灾人祸倒卖良家女子,将颜色好的女子送进各个上差后宅,其中便有淮南都漕司马骄……”

    事情起因经过一一说清,殿内都是康王清晰响亮的声音。

    太子一动不动地跪着,五皇子猛地回头,满眼不敢置信,郑楚之紧咬牙关,脸颊绷紧,肌rou颤抖,死死盯着地面。

    元狩帝:“诸位卿家,可都听到了?”

    百官犹如鹌鹑,头颅深深埋进胸口。

    元狩帝又问太子和郑楚之:“你们有何话说?”

    郑楚之一咬牙推卸责任,大声喊道:“臣无能!臣难堪大任,竟叫安怀德、司马骄一干心怀叵测的乱臣贼子瞒过如此重大罪行,还在御前沾沾自喜、夸夸其谈,臣实在是无知无能,无德无才!”

    太子叩头,紧跟着说道:“父皇,非儿臣徇私,但凭吕良仕一人之言,难以服众,焉知不是他心存怨恨,临死前胡乱攀咬他人?”

    元狩帝怒极反笑:“好,问得好,但凡你对朝事、对百姓有这份刨根问底的执着,有这份追求公道公理的坚持,朕也不必劳心费力——十弟,事关储君和中宫,如无铁证,朕就治你造谣生事,抄斩满门!”

    “臣弟不敢有半句假话!”康王指天对地地发誓,“安怀德昨夜忽然想通,召狱卒来传话,道是临死前愿意将功赎罪,只求不牵连妻儿,臣弟是陪审官之一,凑巧昨夜在刑部大牢,便自作主张问审安怀德直到天亮才结束。因兹事体大,脸都没洗就匆匆跑来面见陛下,哪里敢有半句谎言?”

    他言罢便将新鲜出炉的证供交出,大太监将证供拿给元狩帝看。

    元狩帝看完,猛将证据砸到太子面前:“朕的太子,朕的好儿子,看看你仗义执言的舅舅是什么狼心狗肺的东西!”

    太子连忙抓起证供看完,眼里倏地点燃暗火,安怀德为什么突然背叛他们?他不是对八叔忠心耿耿吗?还是说,安怀德和八叔联手耍了他们?!

    还有平时不声不响犹如废物的十叔怎么不纨绔了?谁和他告密?他怎么想到吕良仕?也是安怀德告诉他的?

    这招是釜底抽薪,他们像鸭子一样被赶进圈套里一网打尽!

    “何人来访?”

    人在边疆至少马革裹尸,死得其所,而在天子近前,稍不小心就是人头落地,到了阎罗殿前都喊不出一个冤字。

    卢知院一开口,陆陆续续有朝臣出列发表看法,内容无非是甩脱东宫和司马骄的干系。

    知道结发妻子气尽而亡那一刻,中书舍人指着郑楚之痛骂:“郑大人!郡公大人!吃着同僚的骨血往上爬,你开心了吗?!你这个狗官!佞臣!残暴无良,焉知我今日不是他日的你!郑楚之,你看到了吗?你的同僚们,被你入狱枉死的人都在阎罗殿下面等着你——”

    回想秦王被废,元狩帝也是置身事外仿佛头一次知道的表现,事后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不少顶了缺的新官既不是他的人、也不是郑国公府的门党,更不是朝堂任何一个宰执的学生。

    背过身,郑楚之低声:“押进天牢。”

    话没说太绝,也是圈禁的意思。

    八叔和安怀德好手段,十叔更是扮猪吃老虎,谁能料到他会突然来这么一出,打得他们晕头转向!

    何人能摆平大狱?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康王摇头:“作为臣子,我不能告诉你案情内幕。作为你们的十叔,我劝你们别轻举妄动,你们斗不过靖王,别干与虎为谋的傻事,你们会被他吃得骨头都不剩。”

    公堂阶下血未干,千百冤魂诉无门。

    郑楚之战场上杀人如麻,眼下还是手脚冰凉,有种兔死狐悲的悲凉。

    元狩帝震怒,这次的阵仗rou眼可见比上次江南科考还更严重,怕不是血雨腥风能形容。

    太子嘴唇嚅动两下,深深地望着康王:“孤谢过十叔。”

    如果是赵白鱼,说明他知道的案情远比他想象的要更全面。

    上回主持大狱的人是老臣赵伯雍,摸清元狩帝的心思,只伐除他们郑国公府部分门党,但还留下一些给他们对抗太子门党的资本,实际没有搞出天怒人怨的冤案。

    郑楚之吓得浑身哆嗦:“臣……微臣领旨!”

    “果然是八叔所为。他没想过保全淮南的……而是借此时机动摇大景朝堂,斗垮我这个储君,比任何交易来得划算。”

    郑楚之自嘲:“还是人家聪明,烦恼事不沾身,明明是捅破淮南官场的人,最后居然是唯一没被搅和进去的。大智若愚,这才是大智若愚啊,别人以为赵白鱼退是输了,殊不知他退才是近,他已经远远走在前头,把别人甩在后面了!”

    “太子,老五,既然你们坚称无辜,便是不怕火炼,就各自留在府里别外出了。”

    言罢就要走,赵长风拦住他:“大人,该到下一家了。”

    如此深思一番,太子明白过来,不由遍体生寒。

    太子浑身一震,连忙问:“十叔,父皇知不知道孤和八叔——”

    “臣不知道!和靖王勾结的人只有司马骄,太子莫糊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