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秘径_第一卷踏上西行之路第四十二章石窟名存实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踏上西行之路第四十二章石窟名存实亡 (第1/1页)

    马车距离凉州城,还剩大约几十公里时,官道上的岔路,马车行人越来越多。

    耳边就传来梦澜姑娘的声音。

    「现儿,凉州不愧为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人来车往的,还挺热闹。

    趁着现在天sE还早,向路人打听一下,天梯山石窟。

    反正,也是路过,我们去搂一眼,h羊水库之前的石窟。

    应该就在附近不远处。」

    「好嘞,没问题。」

    淳於现也挺想看看这个,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

    据说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有着「石窟鼻祖」之称。

    壁画的衣着、神韵、晕染方法,和印度佛教艺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说明了凉州石窟艺术渊源,直接来自印度,而非西域。

    停车向路人打听一番,真巧还遇上了个,居住在石窟附近的村民。

    索X捎上村民,马车一路驶向目的地。

    在这片祁连山脉中,有一片开阔的盆地。

    沿路山丘绿草,四周峰峦如聚,发源自祁连雪山的h羊河,自南而北贯穿了整个盆地。

    送别村民後,一行三人将马车停在,天梯山的山脚下。

    这里位於绿洲,四面不是戈壁,而是被光秃秃的hsE丘陵包围,彷如世外桃源。

    眺望远处,是凉州八景之一的「天梯积雪」,因为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有石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形如悬梯,山巅常年积雪,而得名。

    梦澜姑娘深x1一口气,赞叹道,

    「没有天灾的原生态石窟,原来如此风景如画。」

    「这个石窟由凉州着名高僧昙曜开凿,距离现在也就两百多年的历史。」

    李泽清说道。

    「可惜啊,今天我们看不到,高30米宽10米的释迦牟尼大佛像了。

    那是建於唐朝中後期的,上大下小在仰视时,非常符合透视习惯。

    而且方脸颊的立T感很强,充满了气势,眉梢唇角的曲线,神秘莫测堪称迷人。

    在我们那个年代,也只剩下大佛像可以看了,其他的基本上是,全部被毁了。」

    梦澜颇为遗憾。

    「此话怎讲?」

    李泽清困惑。

    「现儿,你是否知道这个石窟,後来名存实亡的缘由吗?」

    梦澜姑娘,突然转头问道。

    淳於现心想,这是一种试探吗?

    至今为止,梦澜姑娘都没有和他,当面直接挑明,更没有说过,自己到底来自什麽年代。

    可是,要想今後日子好过,取悦梦澜姑娘是首要条件。

    自然,积极努力配合。

    「嗯,知道。

    这里一带的岩石,材质不坚y,胶结X不强,经水浸泡过久,容易导致崖T坍塌。

    而且石窟恰恰处在,一条活跃地震带上,爆发过许多次,五级以上地震,甚至最高震级达到八级。

    除了这些自然原因,还有人为失误,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从我来的那个年代,往前推大约60年。

    为了解决农田灌溉用水,主要来源问题,以及更好利用,h羊河的水利资源。

    在石窟所在的盆地上,修筑了水库。

    由於专家设计水库时,过高估计了水库蓄水量。

    相关部门因而作出错误决定,给窟群集T搬家。

    受当时客观条件限制,拆迁时许多佛像壁画,化成碎片。

    对石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最为令人痛惜的是,这个搬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因为在水库修好後,最高水位距最底层的洞窟,还有5米之高,水库对洞窟并没有威胁。」

    「是啊,建造大坝水库,改变了太多地理人文环境。

    哎,令人惋惜的事情太多了。」

    淳於现听明白了,梦澜姑娘也知道这事。

    说明,他们各自所在的年代,差距不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