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非我所得,纵死不受 (第2/4页)
,也就不再多劝什么,掩唇笑了,回过身取来身后家仆呈上来的两个长形匣子。 “这是先前说了要给你们的,打开看看” 匣子里装着的是两把白里染青的玉制折扇。市面上的折扇扇骨材料多半是用竹质或者木质,制作精良些的,会在最外边两片宽扇骨上进行雕刻创作,玉制的折扇倒是不常见。 白玉为底,白里透出的青色,像是氤氲于玉间的烟波,刚好被巧匠雕成了一副山水图,远方青山烟雾缭绕,隐约显现于江水之间。末端固定扇骨的扇钉特地雕了一朵梅花样式的钉头。 杨清樽将其中一把扇子从匣子中取出来,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扇面,扇面用的是作画特制的丝绢,所画的是从书院高阁之处一眼望去能看见的一派江天连平之景。 “这是微山书院......”师怀陵见到扇面也不免被惊艳到 “再看看”杨夫人轻笑一下,伸出如玉葱般好看的手指,指向扇面上江水之岸开于书院必经之路上的书市,书摊之间能看到两个互相揖礼的身影,从衣饰上能辨别出来是杨清樽和师怀陵初见时的样子。 “是我同怀陵!”杨清樽抢答道,还特地将扇面往师怀陵处展了展,好让他看得更清楚些。 师怀陵看着眼前的扇面怔然失语,没想到杨夫人,居然还记得吗,甚至连他们经常穿什么样式的衣服都记得。 如今已经是深秋入冬了,寒气也慢慢重了起来,杨夫人笑着摸了摸杨清樽的头,帮他拢了拢他的衣襟,然后从匣子里取出另一把扇子展开扇面对着二人柔声说道: “那把扇子画的是你们初见时的情景,这把是当时阿娘请了师傅记下了你们赴考时的样子,你们一人挑一把,既是同窗同游,也该同去同归才是。” 二人不便在杨夫人那久待,取了扇子就回到了自己的席位上,筵席开始,就听见上头的州府长官在上头举酒致辞,杨清樽朝坐在他前一位的师怀陵眨了眨眼睛,揶揄地同他一起举杯,在众目睽睽下,互相注视着同饮而尽。 官学之外,不繇馆、学者,谓之乡贡。秋末之后便是仲冬,扬州历年都会在解试之后举办鹿鸣宴,以乡饮酒礼,设宾主,会属僚,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作华彩之章。 州府长官在上头正说着什么“愿诸君将来献贤于君”,杨清樽就已经对着刚刚端上来的鲜嫩鱼脍开动了。正所谓“脍,春用葱,秋用芥”,师怀陵瞥了一眼忙着将鱼脍沾芥酱的杨清樽,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像每一场士人间的聚会一样,州府长官说完便有人提议今朝恰好诸位才子齐聚一堂不如席上作诗共乐。 师怀陵不动声色,他已经被杨清樽荼毒得能接受众多如芒在背的关注了,于是他没有任何表情的变化端坐在那里。 杨清樽则是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放下筷子,他用手指头想都能想到接下来那些人要说什么,无非是说师怀陵白衣出身,却才华横溢,实属难得。 “会写就是会写,不会写就是不会写,和出身有什么关系,也不见得活着的东西都长脑子......”杨清樽有些不忿地嘀咕着 师怀陵的位置挨得他很近,自然能很清楚地听见他在说什么,骤然失笑,考虑还在席上,也没让他接着骂下去,于是温声提醒道:“小声些” 口舌之争不是君子所为,更违背了世家的教养,杨清樽也不过是一时之气,自然也不会去再计较什么,于是抬头看了旁边的师怀陵一眼,偷偷向他展开二人初遇之景的扇面显摆着。 有些幼稚,但很可爱,师怀陵心想。 果然上头的州府长官顺着话头提了师怀陵的名字: “不若就请解元开个好头?白衣解元,扬州多年未见了啊,这样,请笔墨来,不说七步,就于十四步之内,教人将诸位的诗记录下来,来日发于扬州书行既不失为一桩美谈,又可鼓舞后生” 师怀陵颔首称是,正要打算起身,就看见旁边的杨清樽坐不住了,先他一步起身,朝上面拱手道: “使君雅量,非某不请自来,而是同怀陵实在情深意重,想着既然有缘成为同窗同砚,不如在结下一缘同诗,使君看如何?” “哦?”座上的州刺史挑了挑眉,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觉得有趣。 “何为同诗?” 杨清樽低眉浅笑,略一颔首示意,就抽出腰间别着的新得折扇,翻转于玉指之间,一派行云流水的动作间,是说不出的风流韵味。他眯眼浅笑,压下扇头向着师怀陵所在的方向指了指,接着又指了指自己: “由怀陵为先,先作首联,然后由我接上,作其颔联,并为四句,如此往复。既然为博好彩头,不若我二人各自七步,一人四句,各在七步中完成,也算效仿前人七步之才。” 州府抚掌而笑,道: “好,着实有趣,来人,笔墨可已经备好?” “诶——”杨清樽抖开扇面,一脸促狭地盯着师怀陵“还没问怀陵兄愿不愿意呢” 师怀陵垂眸浅笑,回礼道: “幸甚。” 州府的随侍在一旁的誊抄座位上铺好了素馨纸,解元与亚元同作一首,流传出去绝对是扬州的一桩美谈,长吏特别吩咐了识字的仆从要取自己新得的一小块松烟墨来,用的笔也是上号的湖州笔,连那一方砚台也是自己最近淘来不久的易水砚。 万事俱备,只待二人开口作诗。 师怀陵于众目睽睽下阖眸,恍然不在席间,众人觉得有些奇怪,但杨清樽并未发言,他们也不好说什么,几息之后师怀陵踏出了第一步,一步作两句直起首联,起调肃杀之气扑面而来,支离悲怆,丝毫不见宴乐之欢: “荒岑迢峣分离乍,经年征骨无还家” 杨清樽额角的青筋突突直跳,他自认为很了解师怀陵了,想到了如果由他来开头,那首联恐怕会同一般鹿鸣宴诗大相径庭,不过这也是乐趣所在,若非独具一格,便是泯然众人了。 但是他没想到,师怀陵不按常理出的牌是这么的离谱,觥筹交错的欢宴之上,作的首联却是战火杀伐之景,先不说昭昭有唐天俾万国,便是真的去往边疆,想来唐朝百姓真正颠沛流离之景也是少见。 杨清樽一时失语,抬头看了他一眼,却见师怀陵神色如常,好像这诗确实就该这么写一样。席上众人哗然,连州府也将刚斟满的酒杯放了回去,为难道: “师解元,这鹿鸣宴所作的,因是勉学上进或欢宴行乐之诗,这联,怕是不妥吧” 师怀陵面不改色,朝上座拱手: “非也。即为合诗,也该看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