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骊山春_第九十九章 龙搁浅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 龙搁浅滩 (第1/2页)

    第九十九章龙搁浅滩

    萧在雍双臂如铜浇铁铸般把荣世祯牢牢抱住,说道:“祯儿,你我相识两年,我对你如何,难道你分辨不出?”

    荣世祯不愿再看他的脸,把头扭到一边,忍泪道:“我确实分辨不出。”

    萧在雍看他的双颊哭得红红的,湿漉漉的都是湿热泪水,便空出一只手来要帮他拭泪。

    荣世祯咬牙道:“我不要你碰我。”趁势矮身钻出了他的臂膀,远远走到窗下高几旁站着。

    那高几上放着一盆兰花,绀缕堆云,清腮润玉,衬出他满脸倔强之色。

    萧在雍缓缓走到他背后,轻轻握着他的手,荣世祯用力一抽,没能抽出来。萧在雍在他耳边低声道:“祯儿,你生我的气是一回事,但朝廷人事上,你可不能意气用事。老四在外面迁延不回,皇上龙颜震怒,已经迁怒于你了,这你是亲眼看见的。你若是不肯写信劝老四回京,你觉得皇上还会放你回云南去么?”

    荣世祯望着那碧草幽芬,心里尽是失望郁懑,愤愤道:“嗯,我不肯出卖老四,你就不放我回云南。”

    萧在雍说道:“我这些话,你必然不爱听,但都是实话。昨晚你还劝我不要掺和高家家事,怎么到你自己身上,你却犯起糊涂来了?老四在外面满天下乱跑,你却在京城替他抵受狂风暴雨,那成什么道理?”

    荣世祯振臂抖开了他的手,冷笑道:“我对你已经起了见疑之心,就算我把老四骗回来了,你也不会放我走的。那还不如赔上我一个,保住老四不落入你手,叫你还有个忌讳。”

    萧在雍不再言语了,荣世祯察觉到他深沉的视线,从斜后方直直凝视着自己,只能低下头去,随手摆弄郁郁兰草,权当作没有瞧见。

    萧在雍轻轻叹了一口气,便像是对一个闹脾气的小孩子,语气温和又怜爱,低声道:“祯儿,有许多事情,你现在想不明白,便一股脑都算在我的头上。我知你不是愚钝之人,总有一日你会明白我的。你若改变心意了,随时差人来对我说,好么?”

    荣世祯听到他这样温柔体贴的语气,由不得就想回头看他脸色,但又强自忍住。萧在雍缓缓攀住他的衣袖,靠近他的身侧,轻轻吻了一下他的耳朵。

    荣世祯脸上泪痕未干,感到他温热又轻柔的吻,耳朵红得便似要滴血。

    萧在雍低声道:“我去了,你一个人静一静。”

    荣世祯不语,只听得靴声渐渐远去,萧在雍转身离开了。

    荣世祯闭上眼睛,这时管家战战兢兢走了进来,说道:“小王爷,礼部方才遣人来说,明日小王爷不回云南去了?这……怎么突然就改了?”

    荣世祯背过身去,抬袖擦了擦眼睛,说道:“皇上留我与摄政王商议剿贼之策。”

    那管家虽然满腹疑虑,但看小王爷和摄政王大吵了一架,正在黯然伤心之时,当下不敢多问。

    其后两三日,宫里却没有半点儿消息,小皇帝并未传荣世祯入宫议事。如此一来,平南王府上下都觉惴惴不安,不知是吉是凶。

    荣世祯亲自写折子求见小皇上,小皇上先是不加理睬,后来竟派身边的付太监到王府训话道:“皇上说了,平南王的折子都已收到了。平南王安心待在京城,凡事听摄政王的主张。摄政王自会择期安排平南王回去。”

    荣世祯说道:“臣离滇太久,日久不回,只恐生事。”

    那付太监眼睛一翻,说道:“皇上还说了,怎么太皇太后叫平南王去办昭王的差事,平南王二话不说,撇下云南就赶去江南了?可可儿皇上叫你在京城多住几天,云南就十万火急巴巴等着你回去?”

    众侍卫伺候在旁,听见这话,心里都不免来气。荣世祯只得道:“不敢。臣领旨。”付太监拂尘一挥,昂首而去。

    众侍卫疑道:“怎么忽然龙颜大怒?”荣世祯沉着脸色不言语。

    管事忧心忡忡道:“小王爷,有件事不知该不该说,咱家的厨子、仆人等这两日出门采买物事,回来都说,他们一出王府就被人虎视眈眈跟随。看门小厮也说,王府外日夜有人在街对面窥看。似乎是朝廷……朝廷派人暗中盯住了咱们平南王府。”

    众侍卫更是惊怒:“平南王府办坏什么差事了?朝廷竟把咱们当作罪人看待!若是找得出真正罪名,那就直接治罪抄家招呼不是?暗中看守跟踪,使这软刀子算什么本事?”

    荣世祯当初往江南办事,对外假称是上京朝觐,手下一共率领了五千精兵。他自己带着一队侍卫私下赶往江南,那五千精兵便驻扎在云水塘一带等候。其后,他与萧在雍护送高应麟回京,路上飞鸽传书,传那五千精兵到京城伺候。眼下众精兵都驻在王府之中,人虽不少,无奈并无谋臣幕僚之流。

    荣世祯满腹心事无人商量,伸手挥退了众人,心想:“若换做父王在世,他老人家会如何应对?”想来想去仍是无解,胸中却更增烦闷,他走到帘下,深吸一口气:“父王是父王,我是我,各人的处事方法并不一样。我学不来父王,那也不打紧。各自须寻各自门。”

    他静下心来,沿着地砖缝儿一步步往回走,暗自思索:“小皇帝已是陷入他的掌控,不肯再听我进言了。在雍……摄政王的意图再明白不过了。我虽不知昭王如今身在何处,但他一定是脱出了摄政王的掌控,不然摄政王无须命我劝他回来。菩萨保佑,眼下是不必顾虑老四的安危了。太皇太后和我也不算一败涂地。

    “我若能回云南,恃全境军民之势反对他做摄政王,立时就成了他的心腹大患。所以他不许我走,要把我捏在掌心里,以便遥制云南。他要我留,我偏不能如他的意。可我怎么走呢?

    “我要是强行带兵逃出京城,一来他在京城势大,我跟他硬碰硬,那是自讨苦吃,绝对跑不远的;二来,皇帝要我留在京城,我却私自逃跑,那是抗旨不遵,公然反叛,他就有实在罪名炮制我了。”

    荣世祯苦思半响,愈发觉得王府变作了一座无形牢笼,除非听从萧在雍的摆布,不然怎么走都是死路一条。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小皇帝派人训斥平南王之事,数日间就传遍了官场。如今京中辽东士大夫结党成群,左右朝廷舆论,势力不可小觑。而老平南王荣元量旧日在朝中相熟的大官儿,为数也不算太少。

    这些亲滇派官员听说小皇帝留平南王在京,却又不再传唤,都觉得十分没道理。也有人相约了一起上门拜访荣世祯的,平南王府外的朝廷眼线倒是并未阻拦。

    荣世祯担心众人虽然亲近平南王府,但不敢公然弹劾摄政王,便只说了小皇帝与昭王置气、因而迁怒荣王府,这些亲滇派官吏都觉不平,联名上书说云南重镇,不可无主,请小皇帝放平南王回滇。

    荣世祯原想,也许小皇帝顶不住朝中舆论,总要出面安抚一二,怎奈小皇帝称病不批复,都转与摄政王朱批。一来二去,朝中文武百官私下里都议论纷纷;“平南王如何失宠于朝廷了?连云南都不让他回去,叫他在王府坐天牢受煎熬?”

    那些心思灵敏者揣度上意,又想:“大恒朝五大藩王之中,安山王、征西王亡于元氏贼军,宁东王叛乱犯上,如今只剩下平南王和定北王了。莫非南北二藩一降一升,定北王高升了摄政,平南王却要倒霉?不错,平南王无妻无嗣,把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