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嘉诩】烟火_33-4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3-40 (第7/7页)

热情地接见了贾诩,但当贾诩表明了来意后,郡守沉默了,脸上似有困惑。

    他犹疑地说道,“董卓现为并州牧,壶关理应听从并州牧的安排调遣,且他还是破羌豪雄,颇有声望,为何阻截他进京?”

    贾诩隐藏掉郭嘉预言的一部分,只说董卓抗命,拒不交出兵权,其秘密进京居心叵测。

    壶关郡守皱着眉思考了一下贾诩的话,委婉地表示,“似有耳闻,不过壶关城小势弱,一向不参与朝廷内的纷争,壶关受朝廷庇佑多年,皇恩浩荡,我并非不信先生所言,只是这消息还有待朝廷确认,不如我们再观望观望?”

    贾诩没再坚持,转而向壶关郡守表示,自己愿意拜入郡守门下担任幕僚,郡守见贾诩没再提拦截董卓的事情,松了口气,高兴地表示,贾诩愿意担任他的幕僚自然再好不过,但只怕是屈才,贾诩表示自己所长,若能在壶关有所用处,谈何屈才。

    郡守见贾诩为人谦逊豁达,便当即应下,还带着贾诩去看壶关的储备、兵马以及城防,期间郡守多次提及他们壶关常年未经战火波及很是幸运,能在现在这时期得此安宁实在难得

    贾诩认真听着郡守介绍壶关,时不时附和,郡守很喜欢这个寡言谦虚的年轻人。

    2

    接着,贾诩与其他幕僚会面,向他们虚心请教了不少壶关的问题,相较其他几处城关,壶关城小偏僻,鲜有人知,这些幕僚每日倒也算清闲,见有人如此求教纷纷热情回应。

    贾诩将他们所说一一记下,日落时分与同僚告别后,回到住处开始整理信息。

    次日,他独自出行去实地探查壶关的城防与地势,比对自己整理的信息。

    下午碰上在外办事的同僚,便向他们请教自己关于壶关布防的几处疑点,同僚开始还能作答,但之后便被他一连串的发问给问住了,贾诩忙道歉,表示自己只是闲来无事,同僚笑着说,这地方就是这样闲,若是真有困惑,不如直接去问郡守,或许郡守就直接采纳他的建议了。

    第二天,贾诩带着自己几条对改进城防和军队整改的建议去找了郡守,特意提到壶关军械兵器虽然数量充足,但过于老旧,种类匮乏,亟待补充更新。

    郡守看着贾诩条理清晰、言辞精简的建议文书考虑起来。他委婉表示,贾诩的几条提议都很好,只是做这些整改,必定需要更多的预算,壶关眼下并不急于做出这些改变。

    贾诩点头应下。

    不久后,灵帝驾崩。

    大将军何进掌权控制内廷,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何太后则认为,这些人说是清君侧,实为挟持天子,若她下诏,下一步天子便会被夺权,故不肯下诏,于是何进与袁绍决定私招兵马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

    京外,几队人马悄然动身。

    2

    内廷

    广陵王离宫途中,见天有异象,宫人妄议天子,广陵王停车呵斥,入宫仔细盘问搜寻一番,竟发现了高祖之灵金剑,崇德殿内又是一番争执。广陵王暗中探查此事,不想,线索竟指向何太后。

    何太后为巩固少帝的天子之位,命一盲眼术师于民间散布流言,伪造天降异象,诱导民众。

    事败不久,宫内疑有刺客,故广陵王亲自安排守卫,广陵王向天子汇报了一条绣衣楼的情报,凉州军阀张辽率兵即将进京,此刻已至夕阳亭。

    宫宴上,张辽策马进殿,席上哗然,宴会匆匆结束,广陵王决定去见见这位西凉军阀。

    张辽接过广陵王的礼物并没有看,反倒问起广陵王有无广陵王妃,似是对广陵王身边美人如云感到不满。待他打开礼盒一看,勃然大怒,命人拿下广陵王。

    广陵王被软禁在别院,蛾使询问广陵王是否要帮助逃离,广陵王看了看手上的黄铜钥匙,笑了笑没有说话。

    广陵王夜入皇宫,于宫门处对上何进,何进称天子危急,自己进宫护驾,正当何进咄咄逼问之际,广陵王身边一小兵摘下头盔,竟是天子。何进大惊,只得忍下带兵离开,宫变危急暂时解除。

    绣衣楼内

    广陵王单独会见了张辽,广陵王问张辽为何反水何进,张辽神色冷淡,语气间似有些愠怒,说何进只付了定金,之后便再没付钱,自己又何必卖命。

    30页

    广陵王笑着没有回复,转而与张辽商议起徐州旱灾之事,欲与张辽做成一笔关于“人”的交易。

    另一处

    “晚生拜见皇甫将军。”荀彧恭敬地向皇甫嵩行礼,皇甫嵩将人接入,说道,“多谢你提醒,两处城关的驻军我已安排加强。”

    “多谢将军,晚生此次前来,是为求取另一物。”

    壶关

    这一日,壶关郡守受到一封来自雒阳的加急密信,皇甫嵩在信中提及,朝廷任命董卓为并州牧的附加条件是收回其兵马,董卓不从,恐心怀异志,并州各郡需提防此人,自己已向并州其他各郡也发出了提醒。

    郡守与幕僚商议许久决定先向其他各郡探听风声。

    内廷

    天子自行刺那日起便以保护之名被控制于寝殿,与太后数日未有联系,何进等人见太后还不松口,欲软禁何太后,何太后自知无力反抗,碰巧荀彧得皇甫嵩帮助秘密进宫,在何太后被软禁前,向何太后陈述了董卓进京一事,何太后当即应下,并给了荀彧一封太后懿旨。

    壶关

    3

    使者奉太后懿旨前来,向众人禀明,董卓其人早已不忠于汉室,生性多疑残忍。不日,董卓将领兵五千进京,若不趁其此时师出无名,将其歼灭,内廷恐生祸乱,皇室受挟,动摇国本,并州各地若不阻拦,难辞其咎。

    郡守与幕僚反复确认,这确实是太后的印章,只得应下。使者离开后,壶关郡守大骇,突然想起贾诩刚来此地时带来的便是这个消息,忙命人将贾诩请来,郡守一见到他,便惊慌地拉着贾诩问他,从何处得知这些信息,以及还知道多少关于此事的情报。

    贾诩忙安抚众人,称董卓目前大底还在探查进京的路线,他们此刻开始准备还来得及。众人见贾诩如此冷静,壶关郡守当即表示,此事便交由贾诩主持,其他幕僚多年未经历此事,不敢专揽,倒也没有异议。

    之后,贾诩便专心进行对壶关进行军事布局,另一边紧紧地盯着董卓的动向。壶关议事处这几日忙得焦头烂额,好在贾诩已经提前做好了一些安排,他制定了一份事无巨细的作战计划,精确到具体时间和数字,壶关同僚心里有了些许安慰,越发信任这位新来的同僚。

    并州其他郡城——屯留

    使者奉懿旨前来,接旨后,当地郡守与幕僚面面相觑,突然有一消息灵通的幕僚附耳告知,称何太后已被软禁于内宫,无力主持大局,这浑水他们不必去趟,可再观望一阵。

    雒阳

    “将军,真的无法调动您的军队吗?”荀彧神色急切地问道。

    皇甫嵩摇了摇,神色严峻,叹道,“宫内情势多变,多方势力监视着我部队的动向,不可轻举妄动,我驻扎在此,是为巩固太后与天子的地位,若发生危机能及时驰援天子,壶关的阻截,我实在爱莫能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