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迷情_作废章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作废章节 (第2/2页)

,不过终究不能与两班并列,是一个差一点成为自己奴婢的人啊,一想到这一点,庆大人就又恨了起来。

    到了这个时候,之前发往北界抵御元军的高丽军队也回到原本的防区,金亮淑这一天便与几个伙伴来到医馆,都是身体有疾病,到这里来看诊,军中缺医少药,只好到仁丽医馆。

    金亮淑倒是还好,是慢性胃病,形容消瘦,他有一个伙伴,是很严重的破伤风,一周前受的伤,如今发作了,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是一周到两周,也有长达几个月的,一般来讲,潜伏期越短,病情就越重,这一位病人就是重型破伤风,非常危险的。

    林熙仁与金精丽马上处理伤口,引流病灶,其实还应该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奈何现在都没有,林熙仁只能说:“先安排住院吧。”

    一贯的老办法,天然抗生素和经验方剂之外,用营养疗法,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在药物治疗之外着重强调护理,或许能够好转。

    金亮淑点了点头:“辛苦大夫和看护了。”

    然后他便提到之前在京城之中传得沸沸扬扬的“逃奴官司”:“居然说林医师是逃亡的奴婢,实在太过分了,幸好林大夫应付了过去。”

    旁边另一个士兵说道:“那些大人们整天都在想什么呢?我们在前边都要饿死了,他们在这里到处指名这个那个是奴婢。”

    西北那一边,实在是苦啊,就连携带武器的军人也是一样,冬季里的时候又冷又饿,穿着蓑衣就是保暖了,一斗米就可以换一匹战马,高丽的士兵们走在道路上,不时就栽倒下去,冻饿而死,也有沿途乞讨的,一个个瘦弱得不行了,他们与平民相比,武力值还算是高的,也是这个样子,朝廷还派了官员去查看情况,然而那些体覆使一个接一个地来了,又一个接一个地回去了,竟然毫无反应,依然这样艰难。

    林熙仁是出自职业本能想到,人体没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体能减退的情况下就容易降低免疫力,所以但凡有感冒之类的传染病,一传就是一大片,军队里是这样,平民之中更加如此,去年冬季开京的大流感,医馆接诊了非常多的病人,而且死亡率相当高,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抗病毒药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体能不足的情况下,自愈能力变差。

    所以这一段时间,林熙仁作为医生,挫折感很是强烈,治疗一个不好转,治疗一个又不好转,总是体验到失败,有时候就会感觉沮丧。

    破伤风病人在医馆住院半个多月,在朴明实韩春香的精心看护之下,终于脱离危险,逐渐痊愈,看到他身体好转,朴明实很是高兴:“总算没事了啊,之前很让人担忧呢。”

    韩春香笑道:“每天都有鸡蛋羹,倘若再不肯好,实在让人伤心。”

    大夫们的医术自然是相当精湛的,另外韩春香也是以为,医馆食物充足,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就连自己的小儿子,因为医馆之中养了一只奶羊,每天喝羊奶,这一阵显得头好像也没有那样大了。

    而到了六月里,总算有了一件好事,这一天千伊来到医馆,笑盈盈地说:“林大夫,金大夫,之前与夫人熟悉的那位元国的商人终于又来了,带来了白菜种子,夫人请你们有空过去坐呢。”

    林熙仁一听这个消息,拍着大腿就笑了起来:“终于来了啊,已经等了好久了!精丽,我们什么时候过去?”

    金精丽稳稳地说:“不如今晚医馆停了门诊,我们便去探望夫人。”

    千伊乐着说:“我这就回去告诉夫人。”

    当天晚上,掌灯之后,医馆已经没有了病人上门,林熙仁和金精丽便提了一些礼物,往禹夫人府上而来,来到堂上,禹夫人看到她们,十分欢喜:“好一阵不见你们了,一直想请你们来家里坐坐,只是也晓得你们那里忙,只怕难抽身,这一阵接着一阵的疫病,大夫们都累得很。”

    千伊这个时候送上茶来,林熙仁和金精丽笑着道谢,接了过来。

    金精丽笑道:“再怎样忙,也想来与夫人说说话,只怕打扰夫人。”

    禹夫人笑着说:“我这里能有什么事?你们只管来。啊,林医师,金医师,这位是从元国来的海商周先生,你们见见面吧。”

    因为知道林熙仁其实是元国人,特意把海商在晚间又请了来,与林熙仁说话,讲述一下故乡的事情,禹夫人也是很贴心了。

    那位周先生带着笑容就和她们打招呼,一口高丽话:“早就听说两位医师的名字,很了不起啊,能够防住天花!”

    林熙仁笑道:“周先生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是真正的了不起,很不容易做到的呢。”

    周先生听了她这几句话,高兴得乐呵呵:“听说林医师是元国人啊,在这里见到故国的人,感觉很是亲切呢。”

    林熙仁:确实是同胞,只不过时间上差了几百年。

    禹夫人乐着说:“你们快用中国话聊一聊,不必客气啊。”

    于是那两个人就开始用汉语讲话,@#¥&……&*¥

    林熙仁:听不懂┓′?┏

    “周先生,我们还是说高丽话吧。”

    周先生也有同感,两个中国人便开始用高丽语言交流,林熙仁的高丽语自然是很流畅,开京正音,周先生常年往来于中国与高丽,这边的语言也是可以的,于是便在这小小的一块地方,如此特别的情况,高丽语居然成为了“国际通用语”,要依靠这个来交流。

    禹夫人和千伊见她们这个样子,都不由得哈哈地笑。

    大家说起高丽,经过红巾军的战乱,开京到现在都很荒凉,周先生本来是一位文化人,读过一些书,后来为了生活,便从事跨国海运贸易,他也很是感慨,提起元国有一个人叫做“高启”,有一次去一位好友周检校家里,看到了两个高丽歌童,原来那位周检校曾经出使高丽,当时高丽已经驱逐了红巾军,国王回到开京,已经是一年多过去,然而开京的状况依然惨得很,大家没有饭吃,那两个孩子实在饥饿得很,便出卖自身,给周检校买了回去,带回元国,在那里表演歌舞。

    于是那位高启便写了一首诗,周先生是个有心人,居然全文抄录下来,此时拿给她们看,林熙仁与金精丽头并着头读了起来:“朝鲜儿发绿,初剪齐双眉。芳筵夜出对歌舞,木绵裘软铜环垂。轻身回旋细喉转,荡月摇花醉中见……”

    林熙仁越看越是皱眉,这时禹夫人已经与周先生又聊起来:“红巾军在中原,折腾得也很厉害吧?”

    周先生叹道:“惨啊,夫人,我们也惨得很……”

    于是周先生便诉说起来,言辞十分生动,林熙仁在一旁听了一会儿,忽然间瞥了金精丽一眼,只见金精丽此时脸上的表情显然是:看来红头贼不只是祸害高丽这一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