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番外1剧情合集上:苏槐的前半生 (第1/2页)
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家庭》。 苏槐拿着新买的钢笔,笔尖悬停在纸面上,劣质的作文纸洇开一个墨点,染黑了开头。 他的“家庭”?他没有家庭。那充其量只是个“住所”,还是租来的,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才能住在里面。 一栋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公寓房,每月三千的贷款;一个领着死工资,承担全部家庭开销的中年男人;一个全职在家,精打细算照顾一家三口的中年妇女;和一个只会花钱,一分不赚的孩子。 显然,这个小空间里的权力关系是清晰、稳定且不容置疑的。赚钱的人最大,父母是至高无上的;而只会花钱的孩子,仿佛带着原罪出生,天然对父母有所亏欠。 挨骂是应该的,挨打是应该的,我欠他们的。这就是真理,我必须按照这个理念行动。不然,还能怎样呢? “爸爸在外面拼命赚钱,mama要洗衣做饭照顾你。你呢?你能给这个家做什么贡献?吃钱的米虫!你活着就是在吸我们的血!” “小兔崽子你记着,让你活着是投资你,你要是考不出成绩,就从这个家里滚出去!我们不养废物!” “我供你吃供你穿,还敢跟我讲平等?学校都教他妈什么狗屁!我今天就是要打死你了,你能跑哪去?” 是啊,他能跑到哪去? 邻居们只会和稀泥,让他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手就向父母告状说他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挨了几顿毒打,苏槐才明白这些人的想法:谁给他们找麻烦,他们就找谁的麻烦。 学校里的老师想过帮他,家访时劝父母平等对待孩子,被暴怒的母亲赶出家门,投诉电话打到教务处,害得老师被取消了评定职称的机会。 警察接到好心人报警,上门给了无数次警告,但也止于警告。苏槐家人丁稀少,没有在法律上能收养他的亲属。父母健全,他也进不了福利院。 ——在法律上,父母对孩子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保证了没有人能越过父母伤害他们的孩子。但当父母本身成为施暴者时,也意味着同样无人能越过他们,拯救他们的孩子。 苏槐是文明时代里,一个父母双全的孤儿。 “苏槐?你出来一下。” 语文老师在后门招手,把苏槐叫了出去。他在同学们毫不掩饰的同情目光中过去,被老师拉到走廊上谈话。 “你……平时作文都完成得很不错,这次的作文你就不用写了,老师给你安排一个别的题目,是直接投在校刊上发表的,要好好完成。” 老师的目光在苏槐袖口处一扫而过。男孩手腕露出一点青紫的瘀痕,连过长的校服都挡不住。 苏槐沉默着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撕掉了弄脏的作文纸。 他提笔,流畅地写下新的标题:《我的理想》。 ………… 苏槐想要一个自己的房间,门上有锁,而且允许关门。这样他就不会半夜从噩梦中惊醒,发现母亲正在黑暗中死死盯着自己,像个杀人狂一样。 好几次,他被发现没睡着,就会被从床上拖下来,狠狠踹上几脚,扔到阳台上冻着。他不理解母亲这么做的意义在哪,只是为了找理由揍他一顿?为了这个就盯他一晚上?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如同“为什么我的父母不爱我”一样,永远无从得知。苏槐只能像对待自然灾害一样,小心地观察父母,并在灾害来临时尽量降低损失。 啊,虽然是这么说的,但其实也没什么好损失,毕竟他什么都没有。 这个“家”里,所有的东西——包括苏槐自己——都是属于父亲的。因为父亲能赚钱,是他出钱买来一应家具用品,所以他天然地拥有所有权。 母亲虽然地位比苏槐高点,也高不了多少,当父亲发火时她也只能憋着气挨耳光。这也许就是她更喜欢打苏槐的原因吧,受了气总要发泄出来。 总之,苏槐清楚地看到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不能经济独立,即使他长大成人,也只会像母亲那样仰人鼻息。 所以在四年级时,苏槐在学校里开始做生意。他靠给同学写作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拿着本金印刷了五十本自己整理的复习资料,跟朋友合伙向四年级以下的学生推销。 因为常年位居年级第一的宝座,这笔生意进行得很顺利。本金瞬间翻了几倍,分去给合伙人的辛苦费之后还剩下几百元。 那段日子是苏槐有生以来最开心的时光,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让他有种把控自己人生的快感。他想着,按现在的进度继续下去,到上大学就能自己给自己交学费,到时候直接考去最远的学校,再也不回来……八年,还有八年就解放了! 当时的他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要用几乎与自己人生等长的时间,去谋划自己的未来。 可惜,他没能等到这个未来。 合伙人把苏槐在赚钱的事告诉给别的同学,最终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父母耳朵里。 那天晚上,父母关起门来,把他从客厅打到卧室。 父亲涨红了脸,满眼血丝,声嘶力竭地质问:“为什么出去给我丢人现眼!是要告诉别人老子养不起你吗!显得你很会赚钱吗!你多厉害,赚得比你老子都多!反了天,这个家到底谁说了算!” 母亲咬牙切齿,拿着菜刀砍在脚边,声音尖得像个疯子:“去学校不学习!你去做买卖!钱从哪来的?是不是偷的!X你个贼种,今天看我不打死你!” 刀刃划过小腿,鲜血瞬间染透了校服,像墨水洇湿作文纸。 辛苦赚得的钱被收走,棍棒和刀刃落在身上,苏槐却很平静。 没必要为那点钱担忧,也没必要去计划什么未来。不需要再受八年的折磨了。不需要逃离了。 我会被打死的。我就要死了。不是这次,也会是下次。我彻底失败了。我彻底自由了。 我想死。 ………… 四年级到五年级的暑假,苏槐是在医院度过的。 全身多处骨折,数道开放性伤痕,失血过多。血顺着没做防水的地板渗到楼下,装作耳聋眼瞎的邻居才报警。 母亲因为故意伤害被拘留,连父亲的份一起担下了。毕竟父亲还有工作,不能留下这样的污点。 作为受害者的至亲家属,父母自己给自己开了谅解书,轻松脱身。从警局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医院去骂了病床上的苏槐。 ——毕竟医生在旁边看着,不能当场动手打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可比“家暴”严重得多。 “家庭”是一道免死金牌,套上了这层关系,任何伤害都变得无害起来,好像那些打在身上的拳头能不那么重、扎在心头的伤害能不那么痛一样。 苏槐躺在病床上,听着父母指责他花了太多医药费。尖锐的话语穿透耳膜,从空荡荡的灵魂中滑过,留不下一丝痕迹。 我已经死去了,现在躺在这的只是一具尸体。我的灵魂去了随便什么地方,总之不在这。 所以,所以。 我不会再感到疼痛,不会再感到悲伤。 苏槐麻木地接受治疗,麻木地进食,麻木地出院,然后被父母寻个由头打了一顿。刚愈合的伤口崩开了,流了一点血。 不痛的。 他把染血的衣服泡进盆子里,方便母亲清洗,然后回到卧室预习新课本到深夜。 像是被打破了什么底线,苏槐意识到自己从前是多么天真。指望着一切都按照最好的想象发展,想要轻松赚到逃离家庭的资金,又想念一个好的大学,还想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